发布时间:2025-09-24 17:54 信息来源:会同新闻网
会同县人民法院林城人民法庭地处县城核心区,作为“小法院 大法庭”新思路的践行者,林城法庭始终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为目标,通过巡回审判、多元共治、法治宣传等抓手,在化解基层矛盾、服务民生需求、创新社会治理中走出特色路径。近年来,林城法庭受理的家事纠纷、邻里纠纷、婚约财产纠纷等基层高频案件占比超85%,通过多元化解实现案结事了的案件占比达70%以上,司法公信力与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打造便民巡回法庭,提供司法服务“零距离”
林城法庭辖区部分村寨地处深山,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加之不少群众年事已高、行动受限,传统“坐堂办案”模式给群众带来诸多困扰。为破解这一难题,法庭坚守“司法为民”宗旨,主动推动审判工作“下沉”,将巡回审判作为便民服务的“主抓手”。田间地头的树荫下、村民家中的堂屋里、村寨社区的活动室,都能成为临时审判庭,真正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
村民老周与子女因房屋继承问题产生激烈矛盾,争执近半年未决,最终诉至林城法庭。承办法官了解到,老周年近70岁,患有严重腿疾,无法长途奔波到庭应诉。为减少群众诉累,法庭当即决定前往老周家中开展巡回解纷。在老周家的小院里,法官搬来小板凳,与双方围坐交谈:一边耐心倾听老周的养老顾虑与子女的诉求,梳理矛盾症结;一边结合法律相关规定,对照家庭实际情况细致释法;同时从亲情伦理出发,引导双方回忆过往相处的温暖点滴,逐步化解对立情绪。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子女们最终理解了父亲的担忧,老周也体谅了子女的难处,双方就房屋继承与赡养责任达成一致,握手言和。这场“家门口的审判”不仅高效解决了纠纷,还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法律有尺度,更有温度”,无形中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截至目前,林城法庭通过巡回审判为行动不便、偏远村寨群众减省往返路程超千余公里,真正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凝聚多元解纷合力,构建基层治理“同心圆”
基层矛盾往往掺杂着民俗、人情等复杂因素,“单打独斗”难破困局。林城法庭在推进巡回审判过程中,积极构建“法庭+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村(社)组织”的多元解纷机制,将司法专业力量与基层治理力量深度融合,形成“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解纷格局,力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最佳效果。
原告小李与被告小陈经人介绍相识订婚,小李按当地习俗向小陈支付彩礼16万元。后双方因性格不合未能办理结婚登记,协商解除婚约时,却因彩礼返还数额争执不下——小李要求全额返还,小陈则以“已为筹备婚礼支出部分费用”为由拒绝,小李无奈诉至林城法庭。法庭接到案件后,迅速联合辖区综治中心、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专项调解团队,并提前与村妇联主席沟通,了解双方家庭情况。
调解当天,团队并未急于下结论,而是先将双方分开沟通:向小陈释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关于彩礼的规定,明确其需返还彩礼的法律义务;同时向小李说明小陈为筹备婚礼的实际支出(如购置家具、宴请亲友等),劝导其适当让步。调解过程中,团队还邀请双方父母参与,从“为年轻人未来着想”的角度耐心劝导,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在多方合力推动下,双方达成一致:小陈当场返还小李彩礼12万元,双方就此事彻底了结,互不追究。
这种多元解纷模式,既发挥了法庭的法律专业优势,又借助了基层组织“熟悉民情、贴近群众”的特点,有效提升了矛盾化解效率。近年来,林城法庭通过多元联动化解的纠纷中,调撤率超70%,未发生一起因矛盾激化引发的信访事件,为基层社会稳定筑牢了“防护网”。
深化以案释法宣传,播撒法治信仰“新种子”
巡回审判不仅是“办案”的过程,更是“普法”的契机。林城法庭在每一次巡回审判中,都坚持“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理念,以具体案例为“活教材”,用“方言土语”讲解法律知识,让法治观念真正走进乡村、深入人心。
在处理一起邻里土地边界纠纷时,原告王某与被告张某因宅基地边界划分问题多次争吵,甚至险些动手。王某认为张某搭建的院墙侵占了自家宅基地,张某则称“边界是祖辈传下来的,从未变动”。法庭决定在纠纷现场开展巡回审判,周边30余名村民闻讯前来旁听。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并未立即离开,而是结合此案向在场群众详细解读法律中关于相邻关系、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同时拿出当地村委会留存的土地台账,现场比对边界坐标,让大家直观理解“土地权属以登记为准”的法律原则。
此外,法官还结合当地常见的民间借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案例,提醒群众“借钱要写借条、开车要系安全带、离婚要妥善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用身边事讲清身边法。“以前总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今天听法官这么一讲,才知道种菜、盖房都和法律有关,以后遇到问题再也不会蛮干了!”旁听村民张某的感慨,道出了许多群众的心声。
截至目前,林城法庭已开展巡回审判暨法治宣传活动23场,覆盖辖区22个村寨,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乡村常见法律问题手册》等资料2100余份,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为法治社会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为引领,把巡回审判的‘触角’延伸到更多偏远村寨,把多元解纷的‘网络’织得更密更牢,把法治宣传的‘声音’传到每一位群众耳边,以高质量司法服务护航乡村振兴,用司法温情绘就‘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乡村和美新‘枫’景,奋力书写新时代基层司法为民的优异答卷!”林城法庭庭长粟晓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