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20 00:00 信息来源:会同县人民政府
若水镇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08亿元,同比增长8.5%;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50元,同比增长10.5%。
(一)基层党组织各项建设有力推进
政治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全镇各党组织和党员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增强政治警觉性,提高政治鉴别力,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推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更加有力。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强化理论武装,2018年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扶贫政策及党章党规,镇党委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12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艺活动20余场,各村积极开展尊老爱幼、脱贫致富、环境清爽等评比活动;制作大型宣传画、标语30余幅;在各村村部建立固定的党务、村务工作宣传栏,全年发表新闻报道20多篇,宣传报道我镇各方面的工作情况。
组织建设持之以恒。一是从严从细落实工作机制。2018年,先后召开26次党委会、12次党建例会,4次党建推进会,3次“季述季评”会议。“三会一课”等制度全面落实。全力推进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共申报3个先锋党支部,21个合格党支部。2个“软弱涣散”党支部全部整改销号。全年共发展党员12人,及时调整了4名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筹资3.3万余元表彰优秀党员和慰问特困党员。2017年县委反馈和点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大胆创新提升工作效率。制定并实施了《若水镇基层党务工作者进党建工作站轮流跟班学习办法》,全镇党务工作力量有明显提升。在各党支部全面推行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开展“干部亮承诺、党员亮身份、群众亮家风,提升满意度”(三亮一提)活动,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热潮进一步兴起。举办村级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大学生和近三年新发展党员培训及思想交流会,充分培育和实施人才战略,为今后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持续发力巩固工作成效。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不定期对全镇各村工作进行指导、督查。针对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增派6名作风过硬、能力突出、不怕吃苦的镇政府干部职工到贫困村担任扶贫驻村工作队员,有效提升了工作队战斗力。
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一是狠抓三项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了纠“四风”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工作、“人情风”专项整治工作、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重点突破推动好作风转变,广泛开展自查自纠和问题梳理排查工作。镇纪委因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立案2起,作风问题立案1起,违规大操大办立案1起,切实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二是严格依纪依法查办案件。2018年,镇本级办案4件,党内警告1人,党内严重警告2人,降低岗位等级1人;办结督办函3件,诫勉谈话7人,约谈18人;追缴涉案款物共计20万余元,查办上级转办信访件5件,本级受理信访件1件。三是切实发挥纪委监督职能。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定期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加强了对镇村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查看“四议两公开”程序是否到位;加强财务监督,固定资产全部实行财务登记制度;加强干部执行力考核,每季度在公开栏公开干部执行力和考勤记录,干部作风明显改善。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脱贫摘帽顺利通过验收。镇村两级将脱贫摘帽作为军令状任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脱贫攻坚工作,我镇先后迎接了县级脱贫交叉验收,市级脱贫摘帽交叉检查和验收、省脱贫摘帽第三方实地评估,实现望东村、里龙村2个贫困村退出、204户655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73%。至此全镇8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
扶贫政策精准落实。落实“六个一”产业奖补资金116万余元,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3万元,总贴息42万,各村因地制宜,积极建立不同形式的村民利益连接体系,农户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开发、巩固扶贫特岗和农村公益性岗位79个,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1人,发放贫困对象外出务工交通补贴52万元。发放各类助学补贴20.4万元,惠及对象500人次。认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代缴农合53万余元,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持续降低。完成易地搬迁安置17户67人,争取资金51.7万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1户。
乡村面貌得到根本改善。全镇所有村水、电、路、讯和群众安全住房实现全部达标。完成水利项目固定投资1400多万元,新建人饮工程4个,解决了翁顶村、若水村饮水困难问题,硬化农田水利渠道38公里。全镇21个村(社区)级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篮球场、文化广场、村卫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健身器材、电商服务平台等也投入使用。瓦窑、翁杓、檀木、东风、团结等村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翁鲁公路稳步推进。檀木、望东、长田3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长田、吉巢、瓦窑、东风等村的优质水稻、油菜和油菜籽高产丰收;黄茅、架坪的花卉苗木,团结的高山葡萄,翁顶的黄桃,八宋的铁皮石斛,塘枧、坡塘的中草药等特色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吉巢、地四方、东风等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化经营效益凸显。全年共新成立会同县玉珍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
林业管理持续改善。全年完成造林任务115.7亩,核实天然林保护工程面积20000亩。重点开展“林权纠错”工作,完成核实宗数80宗,面积300亩,涉及农户数60户。加强林地林政管理,有效制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现象。加大对无证经营、无证运输的监管力度。移交办理林业行政案件6起,查处2起,调解山林纠纷30多起。聘请生态护林员33名和公益林护林员17名。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畜牧水产健康发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实现应免畜禽免疫率密度达到100%,畜禽类群体免疫力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同时做好了 “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扎实有效。全镇生猪出栏0.58万头,存栏1.12万头,肉牛出栏0.51万头,存栏0.1万头,山羊出栏0.15万头,存栏0.32万头,家禽22万羽,水产品60吨。
财务管理更加规范。镇财政所顺利创建为省级星级财政所,镇党委、政府举办了两次村级财务专题培训,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核查工作,完成涉农整合资金报账670万元。
(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辖区内各村(社区)和镇直机关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车船主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全年开展检查65批次,各类专项检查25批次,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学校、集镇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和易发生事故的行业进行大排查大整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下发相关行政处理文书,责令限期整政。同时,扎实做好汛期的各项安全防汛度汛工作,全镇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被评为2018年度县级安全生产工作优秀乡镇。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全年对辖区监管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400多人次,监督检查食品药品单位300余次,制作日常监督记录表214份,下发责令整改8份,食品餐饮安全承诺书77份,发放防范非洲猪瘟告知书40余份,对猪肉市场进行常态化巡查。
社会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紧紧围绕“平安创建”主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坚持打防并举,狠抓队伍建设,各村共新招录20名辅警,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社会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我镇继续保留为2018年度市级“平安乡镇”示范单位。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认真做好接访工作,全年接待来访群众100余人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4起,调解成功14起,调解成功率为100%。没有出现赴省到市的越级上访登记。认真开展农村法治活动宣传月、6·26禁毒宣传、12·4宪法宣传、干部职工学法考试等,有效地形成了全镇学法、用法、普法的良好氛围。
(五)社会民生各项事业持续改善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制度,截至2018年12月,全镇共有206户321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2018年全镇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五保金、优抚抚恤金、城乡特困群众临时救助、春节慰问困难群众、救灾救助金、大病救助等各项救助资金229.57万元,兜住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完成465名退役军人和其它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人员270人;全镇参加新农保人数9446人,缴纳养老保险100.67万元,参保人员获得国家财政补贴36.058万元;发放60岁以上养老金3776人次363.296万元。审核申报城乡合作医疗住院报销6224人次,报销资金1318.56万元,门诊报销19118人次,报销资金140.63万元。目前完成2019年度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18400余人。
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认真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全年出生235人,其中政策内224人,政策外1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5.32%;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认真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诚信计生工作实现全覆盖,已婚育龄夫妇诚信计生协议签订率达97%。集中开展计生走访和生育关怀活动,走访慰问计生特扶对象、计生特困家庭59户,发放慰问资金共计10800元,优先为计生特扶家庭开通医疗绿色通道,全面落实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惠民政策资金按时发放。农村转移支付、粮食直补资金、粮种补贴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资金足额发放到位。共计发放种粮大户奖励资金补助1.55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89.36万元,生态效益林补贴108.99万元,退耕还林政策补贴12.19万元,天然商品林管护补助14.73万元,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14.48万元,发放移民后期补贴15.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