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23 00:00 信息来源:会同县人民政府
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及县委的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主题,坚定信心,稳中求进,我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实现稳定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2016年,我乡经济始终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1.8亿余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9700余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4900余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3300余万元,财政收入达700多万元,人均纯年收入超过2100元。产业发展方面,我乡累计完成油茶低改2000余亩,楠竹低改1000余亩,建立茶叶基地1300余亩,魔芋基地200亩,网箱养鱼500余口,河汊养鱼1000余亩。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交通建设方面:朗江集镇主街道油路铺砂、客寨溪村黄溪桥等项目工程顺利完工;通过持续加大村级、组级道路建设和维修的资金投入,各村、组之间互通、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初步建成。水利建设方面:持续改善各村农田灌溉条件,新建、维修水渠5800余米;加强治理新庄、木舟、蛤蟆塘等村的病险山塘,有效保障了农民的粮食生产。环境卫生整治方面:通过出台并实施环境卫生同治办法和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加大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和资金投入,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便民服务中心、乡政府小套房、民生服务站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夯实了我乡公共服务基础,有效提高了服务群众能力。
三、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
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一方面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积极落实金融产业扶贫政策:加快以茶叶、提子、网箱养鱼等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资金超过40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超过710万元,为我乡特色产业发展和困难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着力解决生存条件较差、发展条件落后的贫困户脱贫问题,我乡积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搬迁安置点建设,2016年度我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户安置共计58户224人;实现354户1332人如期、稳定脱贫。
一年来,我乡民生保障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016年度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以上,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及时发放民政各类资金:共发放社会城镇居民低保金37万元,农村低保金100余万元,发放五保金20余万元,发放优抚对象补贴40多万元。三是全面完成我乡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清理核查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工作:其中核查特困供养人员共计61人;核查农村低保户共计358户,548人;城市低保户共计60户,82人;认定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共计49户,153人。四是稳步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建设:2016年度第一批50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第二批79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并即将完成验收,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众住房难的问题。五是积极推动广大群众文化、体育、休闲活动开展:以高标准规划、建设各村级文化广场和相关设施,积极开展乡、村文艺活动,并为900余户群众发放户户通,不断地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
五、诚信计生工作成效显著,社会综合事业稳步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方面:面对新的计生工作形势,我乡及时调整计划生育工作方向,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认真开展诚信计生工作,依法行政,扎实开展计生冬春季和秋季集中服务执法活动,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节育措施落实、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工作力度,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稳定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性别比。
社会综治维稳方面:我乡始终坚持“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平安会同”建设主题,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着重抓好综治维稳、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等工作,以“五好文明家庭”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了平安村、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各种创建活动。
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两议一报告制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认真细致排查安全隐患。投入10万余元对青朗汽渡船进行了维修,确保了渡船安全,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还从本乡具体实际出发,针对关键时期、关键领域、关键部位,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确保群体性事件和重大突出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果断处置。
生态创建工作方面:我乡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突出生态功能区的新农村建设,发挥好山好水的山区优势。积极融入湖南会同渠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殖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方面: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原朗江镇和原青朗乡合并,乡镇撤并工作圆满完成,目前运转正常;全面完成村、组级合并工作,全乡由原来的19个村、1个居委会成功合并为13个村、1个居委会,在全乡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在村支两委班子的积极配合下,乡镇区划调整和村组撤并工作平稳顺利完成,未发生一起因乡镇、村组撤并而引发的群体事件,确保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乡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化程度偏低,产业链短,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二是贫困人口多,农民增收难,农业生产要素分散、经营方式粗犷,农民增收渠道单一。扶持涉农企业、培养家庭农场、打造产品品牌、放大地域特色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农业过程中还需着力破解的难题;三是所处的区位制约,我乡大多数村、组位于边远山区,地形复杂,山多地少,交通信息较为闭塞。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7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切实抓好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移民生态建设,坚持改善保障民生,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努力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青朗,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主要预期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居民收入增长10%以上,为2018年实现全乡贫困户全面整体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要实现上述目标,要切实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立足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在落实好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积极推动优质稻、优质油菜等产品基地建设,提升农业规模效益。注重抓好水产养殖业,着力壮大特色产业规模,走常规鱼养殖与特色优质鱼养殖相结合的道路,着力将青朗打造成为全县水产养殖示范乡。同时,注重抓好有机茶叶、油茶、提子等特色种植产业的开发力度,围绕“优化结构、打造品牌、增质提效”,以争创商标、名牌为重点,积极扶持农村企业创建品牌,以品牌提品位、拓市场、促发展。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建设外部环境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必须大力加强和改善我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着力完善交通网络。积极向上级汇报衔接,加快青朗渡改桥建设项目和朗青公路1号桥建设项目、林青旅游公路建设力度,为我乡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抓好村级道路扩建延伸,逐步改造全乡村组公路及自然村团的生产生活道路硬化,形成村组道路连接循环、交通顺畅的网络;加大水上交通建设投入,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对朗江、青朗集镇码头进行升级改造,完善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集镇提质扩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现有集镇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改善集镇及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推进集镇的城镇化进程。同时紧扣生态宜居、旅游休闲的总体要求,突出少数民族乡的地方特色建设,继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以客寨溪、原岩梅村为示范带动全乡美丽乡村建设。三是着力加强水利建设。继续实施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水渠水圳的综合维修。抓好原青朗集镇自来水建设改造项目以及全乡自然村团安全饮水工程,确保人民群众安全用水。四是着力加快信息、电力设施建设。加强宽带、数字电视、远程信息文化共享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完善乡村电网结构,提高乡村电力保障供给能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三、深入落实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完成预定脱贫目标
2017年是我县、我乡实现全面脱贫目标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乡将继续扎实推进全乡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按照“严”和“实”的具体标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继续加大对贫困村的扶贫资金、技术投入,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和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确保全乡2017年369户1285人按预期目标脱贫,196户774人顺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为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既定的脱贫目标任务,确保困难群众稳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持续重视民生保障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健全农村低保、五保救助和弱势群众的救助制度和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对农村低保的评定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贫困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加强对朗江敬老院工作的管理,完善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解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加强农村服务平台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五、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创建,保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要紧跟“生态立乡、移民兴乡、产业富民、和谐青朗”的发展思路,利用我乡生态移民优势,打好生态移民牌和少数民族牌。一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林青旅游观光公路建设与渠水湿地公园风光带建设尽快落地实施,把生态文化旅游作为新青朗的重点工作来抓。二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以“三边”绿化为重点,继续抓好植树造林,长防林,退耕还林,巩固我乡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打造生态宜居青朗,加大沿河两岸的环境卫生保护力度。三是打造集镇、农村宜居环境。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一起抓,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规范集镇给水排污管网的布局,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2017年在全乡范围内全面启动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工程,提高集镇居民生态宜居意识,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切实加强村容村貌整治,让人民群众拥有一个舒适、洁净、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青朗侗族苗族乡人民政府
2017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