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2-08 00:00 信息来源:会同县人民政府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紧紧团结和依靠全乡干部群众,适应新变化、新要求,克服新困难、新挑战,把握机遇,担当作为,圆满地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生态创建、安全生产、美好乡村建设、综治维稳、民生保障等各方面取得新成效、迈出新步伐,为实现2018年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青朗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我们聚焦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7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1.93亿余元,同比增长7.2%;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8亿元,同比增长23.7%;财政收入900余万元,同比增长12.5%;人均纯年收入超过5200元,同比增长26.8%。产业经济发展方面,我们结合青朗农业大乡的实际,依托精准扶贫政策,推动油茶楠竹低改、生态茶叶、特色蔬果、优质牲禽等产业蓬勃发展。全年我乡累计完成油茶低改2300余亩,楠竹低改1130余亩,新建肉鹅养殖基地一处,新建生态有机茶叶种植面积350亩,新增猕猴桃、魔芋等特色种植产业面积300余亩,渔业面积新增800余亩。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逐渐形成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为支柱,三大产业交叉融合、互助发展的良好经济发展态势。
这一年,我们聚焦统筹发展,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项目建设,强化责任落实。积极实施入户便道和沟渠硬化、休闲文化广场建设、焚烧炉修建、道路绿化、废旧栏厕拆除等项目工程;不断加大村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村级保洁员业务培训,实行村卫生保洁清运一体化管理,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观。
这一年,我们聚焦绿色环保,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要求;全面落实河长制,制发了《青朗侗族苗族乡河长制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了各村水环境治理责任,切实改善了全乡河道生态环境质量。严肃对待县环保部门提出的需要整改的各类环境问题,认真执行农村生活垃圾定时清扫、分类处理、定期转运和集中处理的环保要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一年,我们聚焦民生保障,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精准扶贫,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实施“六个一”产业扶贫项目,及时发放补助资金总额254万余元;全年发放小额扶贫贷款额共计342万元,用于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及个体经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稳步推进,朗江集中安置点64户267人,已完成了分房工作,黄泥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村内分散安置116户491人已全部完工,实现入住。积极落实抗灾救灾举措,战胜了“6·30”水灾和低温冰冻灾害,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扎实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落实基本生育免费服务,稳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平安创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等,实现了全年各行业安全生产无事故、社会治安无恶性案件、重要节点无非法上访、政治安全有效维护的目标,社会局面整体和谐稳定。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乡在建设和发展中成绩固然可圈可点,问题也显而易见。当前,我们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主业支撑。当前我乡绝大多数村集体收入构成主要来源于集体山林、集体鱼塘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和租赁收入,缺乏产业开发、资金运作、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这种单一的收入来源,导致村集体收入难以持续增长,不能形成长久的财力。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缺思路、缺举措、缺能力,不能有力有效地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集镇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受地形、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乡各集镇建筑密度大,基础设施还待进一步完善,集镇绿化还要进一步实施,公共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占道经营、乱停乱靠等现象较为明显。
三、工作成效有待加强。日常工作满足于过得去,不求创新与突破;工作安排多,督办少,成效不大;个别乡、村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岗位,思想觉悟和工作态度还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全乡上下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真心、下真功,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县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青朗侗族苗族乡挂牌成立20周年。展望2018年,我们要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恒心,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开创“青朗新时代”。
2018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紧紧围绕努力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朗这一主线,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坚持改善保障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决胜脱贫攻坚战,全力筹备好20周年乡庆庆典和项目建设。
主要预期目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居民收入增长10%以上,实现全乡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整体脱贫出列。
要实现以上目标,主要是要在“发展、建设、管理、攻坚”上下功夫,认真把握这四个关键词的核心要义,切实落实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与部署,努力开创青朗新时代。
一、加快发展步伐,着力提升经济水平。要以产业扶贫政策为依托,加快“一村一品”建设,确保各村发展壮大符合本村实际的特色产业,积极打造特色村庄,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广大群众收入提升。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农产品供给,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积极摸索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农副产品种养殖技术缺乏和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提高产品抗市场风险能力。要继续加大扶持生态旅游、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力度,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做到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二、加大建设力度,有效改善发展环境。2018年,是我们的项目建设年。一是做好朗江集镇集中安置点二期工程和青朗集镇集中安置点建设,确保工程按时竣工,易地扶贫搬迁户及时入住;二是加快朗江至客寨溪公路改扩建、青朗渠水大桥和林青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向上级汇报衔接,争取朗青公路1号桥建设项目早日规划实施;三是做好项目资金申报,继续实施村级道路扩建延伸,逐步改造全乡村组公路及自然村团的生产生活道路硬化;四是积极筹备20周年乡庆庆典,加快乡庆相关项目建设,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集镇公共服务能力,突出少数民族乡的地方特色建设;五是继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水渠水圳新建和维修资金投入,继续做好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做好青朗集镇自来水建设改造项目以及全乡自然村团安全饮水工程,确保人民群众安全用水。
三、加强管理创新,切实提升工作效率。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全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撑。积极探索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乡、村干部管理条例和考评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监管督查,严肃责任追究,持续开展“纠四风”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慵、懒、散、漫”的不正之风,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大会为决策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四位一体”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四、加大攻坚力度,实现民生新作为。重点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乡上下务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2018年的头等大事来抓,要严格对照贫困户“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帮扶成效明显等要求,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关键,切实打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的“组合拳”,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有门路、产业发展可持续,确保全乡2018年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全面整体按预期目标脱贫,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既定的脱贫目标任务。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乡上下要切实提高环保责任意识,持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关于环境保护、生态创建等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各河段河长要切实担负并履行好工作职责,要持续加大对渠水河流域生态治理力度和非法采砂等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将我乡打造成生态强乡。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稳步实施好“五化工程”,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发动,共同维护农村环境干净整洁,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三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紧紧围绕建设“平安青朗”这条主线,坚持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载体,不断开拓创新,积极主动的做好各项工作,为我乡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有力的保障。扎实推进综治维稳网格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基层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矛盾纠纷乡、村联动化解机制,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引导群众逐级理性表达诉求,坚决依法打击“无理缠访、闹访、非法上访”等行为。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黄赌毒”以及其他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安全满意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相关单位主体责任,统筹抓好施工单位、交通、食品药品、校园、消防等领域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青朗侗族苗族乡人民政府
2018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