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6 10:33 信息来源:会同县统计局
2021年会同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会同县统计局
(2022年1月26日)
2021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积极融入市委市政府“三城一区”建设,推动会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运行整体平稳。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6亿元,突破百亿大关,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7亿元,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7.44亿元,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66.45亿元,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4.8%。三次产业比重为17.3:17.4:65.3,自第四次经济普查以来,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二)工业生产企稳回升。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7.3%。
(三)投资稳定增长。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两年平均增长11.4%。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8.8%,高新技术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4.8%。
(四)消费持续释放。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3亿元,增长15%,两年平均增长5.8%。其中:批发业增长13.2%;零售业增长14.3%;住宿业增长12.5%;餐饮业增长22.9%。
(五)财政金融保持平稳。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8亿元,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8.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2.66亿元,增长11%;贷款余额63.09亿元,居全市第3位。
(六)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90元,增长8.6%;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71元,增长11.5%。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2021年全县经济在平稳增长与恢复增长的双重叠加下稳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均超年初目标,但GDP增速排位靠后,部分短板指标影响较大。
(一)地方税收排位不理想。根据怀化市GDP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地方税收增速是重要的GDP数据评估指标,2021年我县地方税收3.28亿元,同比增长16%。
(二)产业结构不优。我县三产业比为17.3:17.4:65.3,二三产业比例极其不合理。一是第二产业比重(17.4%)过小。落后全市水平(30.3%)12.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9.7%,虽然较去年提升1.6个百分点,但基础薄弱,比全市水平(18.1%)低8.4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比重(65.3%)过大。比全市第三产业占比(55.1%)高10个百分点,但我县第三产业中占比最大的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对应支撑指标为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劳动工资总额,各地区增幅相差不大,拉动效果差。根据怀化市GDP上报数据显示,全年第三产业上报增速为8.2%,省返回全市数据为7.4%,核减了0.8个百分点,增速较三季度下降了1.7个百分点,我县第三产业比重过大,全市第三产业的增速放缓,对我县GDP增速影响较大。
(四)“四上”企业不多。一是数量少。大多行业增加值增速是采取规模以上企业联网直报数据评估推算,目前我县规模企业数量和质量相比其他县处于劣势, 2021年年底在库“四上”企业83家,各县市区中数量仅比洪江区(75家)多9家,仅占全市“四上”企业总数量(2087家)的4%,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仅金熙电子、中钰冶炼2家,零售额5000万以上零售企业仅会同县会惠百货有限责任公司1家。二是净增少。2021年新增3家,但退出企业3家,实际净增为0。三是存在“四上”空白行业。比如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我县GDP比重在9%左右,但是我县目前还没有一家规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三、2022年工作建议
2021年全县经济稳步恢复为2022年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面对着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复苏整体步伐放缓等挑战。新的一年,我们要严格对标对表,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一是推动农业高效发展。大力发展茶叶、魔芋、竹笋三大特色产业,推动山苦瓜+“稻油果药”和“猪羊兔”等优质种养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响“会同魔芋”“会同竹笋”“会同茶叶”“会同山苦瓜”等农特产品品牌,启动杉木国家良种基地改扩建,大力支持生猪、獭兔、奶山羊等种业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二是夯实工业基础。以“五好园区”建设为主要载体,咬定先进制造业发展主攻方向,启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扩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直播带货、社区电商、在线医疗、新零售等消费新场景和应用新模式,打造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
(二)培育市场主体,扩增量优存量。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工作重视度。企业是构成基本单位名录库的重要元素,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经济实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相关部门必须把企业入库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牵头、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模式。加强工作沟通,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解决“四上”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加强配合,提升部门执行力。各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部门联动职能,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对现有企业(包括大个体)分门别类摸清底数,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经过培育能够达到“四上”标准的市场主体,建立“四上”企业培育储备库,制定年度“四上”企业培育计划表。三是剖析短板,积极引导企业入规。切实指导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短项和困难,引导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延伸服务链条,增加主营业务收入,逐步实现提档升级发展;对已达到规模以上的大个体,商科工信、市场监督局要做好企业“个转企”的相关工作,为达到规模要求的企业创造基础条件,成熟后督促企业做好入规申报的准备。四是加大宣传,增强入规主动性。宣传国家统计法律法规及统计制度改革等内容,宣传国家、地方关于支持服务业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公开相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项目、优惠政策、扶持措施等,为企业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对不配合、不积极申报入规的企业、大个体户,要加强部门执法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令立即整改,引导企业自主联合做大实体经济并依法入规入统。
(三)加强数据监测,筑牢增长基础。建议各有关部门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紧盯各领域中的短板弱项,加大工作力度,及时有效解决。建立健全经济形势分析机制,进一步做实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会议制度,每月或每季度由政府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调度各产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