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财政信息 > 县本级财政预决算

关于会同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06 17:24 信息来源:会同县财政局

关于会同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年12月18日在会同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长 田玉桃


各位代表:

根据预算法规定,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356054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785万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0.42%,上级补助收入243063万元,新增一般债券收入24800万元,调入资金15000万元,上年结余740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356054万元,其中本级支出3400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168万元,结转下年9886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收入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我县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机遇性税收有所减少,全年完成地方税收42209万元,同比减少10%;由于持续加力盘活国有“三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增加,全年完成非税收入23576万元,同比增长26.68%,非税占比为35.8%。

支出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0000万元,民生支出占比达到了88.18%,较好地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其中:城乡社区支出50060万元,增长28.67%;教育支出70052万元,增长3%;农林水支出58890万元,增长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397万元,增长0.3%。

转移支付情况:2024年,上级下达我县转移支付243063万元,下降0.69%。其中:税收返还5454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207609万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119609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专项转移支付30000万元,下降5.78%,主要是中央预算内基建项目资金减少。

其他需要报告事项:

1)预备费。年初预算安排3600万元,实际支出40万元,主要用于应急救灾支出,剩余资金统筹用于预算调整支出。

2)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本年度不需要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金额为0,年末余额与年初保持一致,为11888万元。

3)“三公”经费。全年“三公”经费支出900万元,较年初预算1497万元节约597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收入合计114875万元,其中:地方收入30578万元,同比下降56.5%,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仅完成7800万元,同比减少81.40%,呈断崖式下降;上级补助收入14305万元(含超长期特别国债9814万元);新增专项债务收入57600万元(含置换存量隐性债务9900万元);上年结余1239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合计114875万元,其中:本级支出7241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9万元,结转下年42384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合计15010万元,其中:地方收入15000万元,上级补助1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合计15010万元,其中:本级支出10万元,调出资金1500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43648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保险费收入18325万元,财政补贴24860万元,利息、转移收入等其他收入46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8980万元,同比增长7.8%。年初结转35344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0012万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新增一般债券24800万元,主要用于城乡公路、中小学等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增专项债券57600万元,主要用于会同县第一中医医院建设项目、会同县乡村振兴竹产业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会同县家具产业园及配套设施项目一期、会同县二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等民生项目以及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年底政府债务余额53053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42696万元,专项债务287835万元,与省人民政府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持平。

2024年实际偿还本息50543万元,其中:本金36200万元,利息14343万元。

(二)落实执行县人大决议情况

2024年,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对照县人大有关决议,着力深化财政改革,保障重点支出,增进民生福祉,守牢风险底线,为推动会同“1354”工程建设提供坚实财力支撑。

1.主动担当作为,防范化解风险。一是兜牢“三保”底线。集中财力保障中央、省、市和县委重大政策落实,扎实做好“三保”工作,2024年全县“三保”支出预计148012万元切实传导长期过“紧日子”压力,引导部门积极争资立项、强化财会监督、用活上级资金,通过内部挖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兜实债务底线。认真落实政府化债工作方案,加强债务偿还风险监测,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足额安排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支出预算。规范举债融资行为,坚持“谁举债、谁负责”,压实部门债务风险防范责任。三是兜稳库款底线。实行用款计划月度审批制度,明确先“三保”、债务还本付息,后其它支出的保障顺位,按轻重缓急安排合理支出,确保库款余额处于安全合理区间。

2.集中可用财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努力改善营商环境,倾力服务本地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扶持力度,本级财力拨付各项惠企资金2700余万元。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潇湘财银贷”、农业信用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总额2.6亿元。设立箱包产业发展基金,为12家箱包企业担保贷款5820万元。二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县本级安排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00万元,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全力保障会同县广坪苏溪口至炮团公路项目、朗江至漠滨公路改扩建工程、G209国道改扩建等项目,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三是加速城市更新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实施寨道坊桥拆除重建、老旧小区改造、老城片区地下管网提质改造、二水厂管网及配套建设等民生工程。四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文旅项目、文化品牌,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红培基地、稻梦小镇、炎帝故里景区等项目建设,支持开展“浪漫如诗 相约会同”2024年春季乡村文化旅游、堡子月饼节、高椅黑饭节、漠滨杨梅节等系列活动。

3.坚持以民为本,兜牢民生底线。一是大力建设教育强县。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安排资金3600余万元用于保障班主任津贴、早晚自习补助、体检、慰问等教师待遇。支持县一中高中部改扩建、县职中改扩建、城北学校新建教学楼、第二幼儿园新建和徐特立艺术楼新建等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努力改善医疗条件。稳步推进省级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开展分级诊疗、实施“家门口看病工程”,有序推进半山书院、县第一中医医院、城北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系统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是致力服务"“三农”领域。投入1800余万元购买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加强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监管,全年发放补贴79项,发放补贴资金2.24亿元,补发以前年度惠民惠农补贴262万元。四是全力实施优抚救济。支持双拥模范县城建设,本级财力安排1200余万元用于退役军人优抚。落实民生保障提标政策,追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出2098万元,本级财力安排1033万元用于发放困难群众生活补助,安排100余万元支持保障残疾人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4.持续深化改革,提升管理效能。一是着力加强财源建设。开展税收精诚共治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压实部门协税护税责任,实现税源精确分析和精准监控,确保税收应收尽收。积极拓展非税收入渠道,加强公租房、标准化厂房、门店等国有资产收益管理,推行非税票据电子化改革,为财政收入的多元化和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有“三资”盘活,积极采取“用、售、租、融”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效益,全年盘活资产收益约5亿元。二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规范预决算信息公开,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提升预算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水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从严从紧审核资金报告,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管理,全年审核项目94个,审定金额79900万元,审减率达15.35%。加强培训教育,培训财政局机关、乡镇财政所、村两委干部约700人次。三是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加强财会监督,加强与纪检、巡察和审计等信息互通和协调联动,围绕构建“大监督”格局,开展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和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绩效管理巩固年”行动,健全完善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模式。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惠民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全面推行“阳光审批”系统,健全学校食堂和营养餐资金管理制度。

回顾2024年,县财政部门能够过好“紧日子”,算好“账本子”,守好“钱袋子”,我局强管理、促发展的一系列做法得到省财政厅充分肯定,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同时,我局积极申报“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已通过财政部初评和省财政厅公示,作为正式推荐对象向财政部申报。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财政工作仍面临收入基础不够稳固,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资金效益还需提升,浪费和低效问题时有发生;财政风险仍然存在,政府债务率有所回升等问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整改提升;举一反三,建立健全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2025年要在全省范围内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要把准“一个目标”。通过零基预算改革,提升财政管理科学性,提升预算安排精准性,提升风险防控有效性,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要把好“三个原则”。坚持“以零为基”,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坚持“以事定钱”,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厘清支出安排顺序。坚持“以效促用”,将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要把握“四个统筹”。加强专项资金统筹,严格控制专项资金数量。加强跨层级资金统筹,上级不得随意“点菜”让下级“买单”,市县要将本领域本级财力和上级资金统筹使用。加强跨部门资金统筹,统筹支持方向相近的专项资金。加强单位资金统筹,单位资金要全部纳入预算。要把牢“五个重点”。聚焦配套制度集成,建立健全过“紧日子”、预算执行约束、专项资金管理、财政支出标准体系等配套制度。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结合自身实际,确定重点攻坚领域,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聚焦财政审计联动,建立常态化财审联动闭环管理机制。聚焦增量政策落实,积极对接置换债等增量政策。聚焦财政科学管理,加强全口径收入管理。要强化改革保障。各级各部门必须扛牢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凝聚工作合力、强化督促问效,坚决打赢零基预算改革这场硬仗。

根据零基预算改革要求,结合我县实际,2025年预算编制总体原则是:“以零为基、以人为本、以事定支、集中财力、动态激励”。据实测算年终绩效奖、差额和自收自支人员工资福利等应由县财政保障的支出事项,并在预算中予以安排。除到人到户补贴类项目、考核要求纳入部门预算的项目、隐性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外,大幅压减单位一般性项目支出。集中有限财力保障大事要事,整合单位小专项为县级大专项,县委、县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事业发展支出按“一事一议”原则统筹保障。健全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对于工作成效显著、考核成绩优良的部门,按程序兑现奖惩政策。

(二)收入预算及支出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342589万元,其中:地方收入69732万元,同比增长6%;上级补助收入249597万元;调入资金2326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342589万元,其中:本级支出33642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168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55480万元,其中:污水处理费收入567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43万元,福利彩票机构业务费5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0000万元,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20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32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55480万元,其中:本级支出5238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00万元,调出资金300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2026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计20260万元,全部为调出资金。当年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47103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8904万元,财政补贴27730万元,利息、转移收入等其他收入469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43147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43024万元,转移支出等其他各项支出123万元。当年结余3956万元,累计滚存结余43968万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5年,计划新增债券80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10000万元,专项债券70000万元。计划还本付息41834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6234万元(财政公共预算安排2563万元,再融资债券还本23671万元),专项债务1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1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付息15500万元(财政公共预算安排63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9200万元),外债转贷还本付息0万元。政府债务转贷本金偿还和新增相抵后,2025年末预计债务余额为607868万元。

(三)主要工作措施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县人大预算审查决议,坚持提质增效,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坚持开源挖潜,夯实财力基础。全面摸清底数,找准工作难点、改革堵点、收入增长点,加强全口径收入管理。持续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源监测分析,构建大数据治税新格局。推进税收“精诚共治”,形成“财税+行业部门”齐抓共管新局面。加力盘活国有“三资”,健全国资管理制度,“用售租融”协同发力,持续提高国有“三资”收益。抢抓政策机遇,积极研究对接置换债、土储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量政策,全力争资立项。

2.坚持以政领财,强化保障能力。提升统筹的维度,拓展统筹的深度,加大统筹的力度。加强跨部门资金统筹、本级资金和上级资金统筹、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统筹。打破部门界限、资金层级界限、资金来源界限,用好用活财政资金。以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实施为引领,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将支持方向相近的部门小专项资金整合为县级大专项资金,统一预算分配权,坚持“以事定钱”,规范项目立项审批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3.坚持改革攻坚,健全管理体系。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预算基数,改变固化格局,优化支出结构,持续提升预算编制的精准性、科学性、真实性。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避免铺张浪费、重复建设。健全绩效管理机制,推动绩效管理由管理理念向有力措施转变,切实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严格规范预算执行,坚持月度用款计划审批制度。规范财政奖补政策,积极运用金融手段扶持企业发展、引导资金流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杠杆作用。

4.坚持真抓严管,兜牢安全底线。严明支出顺序,坚持先“三保”支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后其他支出的保障顺位。强化“三保”预算执行、库款流量监测,确保刚性支出及时足额兑付。压实部门“三保”责任,引导各单位合理安排支出,充分挖潜增效,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不再受理单位一般性工作经费报告。坚守债务风险底线,充分用好上级利好政策,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利息成本,加快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稳步化解债务风险。严守财经纪律红线,加强与纪检、巡视、审计等部门信息互通和协调联动,强化财会监督。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监管力度,持续完善财政账户、财政资金、财会干部管理制度,切实维护财政平稳健康运行。

各位代表,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为全面深化改革彰显财政智慧,为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展现财政担当,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