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统计局 > 数据发布

2021年上半年会同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16 15:55 信息来源:会同县统计局


2021年第6

会同县统计局               日期:2021715

2021年上半年会同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三城一区”,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教育强县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全县经济持续恢复,保持了高开稳走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11.4%(上年同期增长1.4%),位居全市第9(不含经开区、高新区、市直,下同),两年平均增长6.3%,比一季度平均增速低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7亿元,同比增长9.7%(上年同期增长0.8%),两年平均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6.6亿元,同比增长14.3%(上年同期增长0%),两年平均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34.22亿元,同比增长11.3%(上年同期增长1.8%),两年平均增长6.4%三次产业比为13.9:13.9:72.2,较去年同期第一产业比重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3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上年同期增长1.1%),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一季度平均增速高1.6百分点。粮食生产形势较好,蔬菜产量3.59万吨,同比增长6.8%;油菜籽产量1.09万吨,同比增长4.6%。茶叶产量414吨,同比增长6.7%。水果产量1.35万吨,同比增长2.3%。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生猪出栏12.03万头,同比增长28%;生猪存栏14.69万头,增长17.15%

(三)固定投资持续向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24.3%(上年同期增长14.6%),位居全市第3。两年平均增长19.4%,比一季度平均增速高4.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6.49亿元,同比增长8.9%;纯工业技改投资1.32亿元,同比增长67.7%。产业项目投资16.04亿元,占全县总投资的64.9%,同比增长37.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2.73亿元,占全县产业投资11.0%,占全县总投资的17.0%房地产开发投资2.71亿元,同比下降7.5%;民间投资完成8.81亿元,占全县总投资35.7%,同比增长12.9%。商品房销售面积10.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4%

(四)规上工业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上年同期增长1.8%),居全市第13,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国有控股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3%;园区限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5%;非公有制企业同比增长25.4%。分三大门类来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比全市增速高1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3%,比全市增速高2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7%,比全市增速低25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量当月2679.6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0.15%;累计用电量11773.0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4.21%;位居全市第4。工业增值税金当月完成1898万元,同比增长812.5%;累计完成工业增值税4629万元,同比增长126.6%;位居全市第2

(五)消费市场明显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5亿元,同比增长23.6%(上年同期下降7.6%),位居全市第10。两年平均增长6.9%,比一季度平均增速高1.7个百分点。从限上限下来看,限额以上略有回落,限额以下增速强劲。1-6月限上企业和限上大个体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6亿元,同比增长23.7%,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完成8.88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去年同期提高35.4个百分点。从限上企业分行业看,呈现“三升一降”态势。1-6月,批发、零售、餐饮业上升,增速分别为1.6%22%50%;住宿业下降,增速为-7.7%从限上企业消费分类看,粮油食品、中西药品、日用品、汽车类等零售额占比较大。上半年,粮油食品、中西药品、日用品、汽车四个行业完成零售额0.82亿元,占限上企业社零额的67.4%,分别增长41.1%19.6%5.2%11.8%

     图片1

(六)服务业逐步恢复。1-5月(上半年GDP核算采取1-5月数据),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15%(上年同期增长17.2%),两年平均增长16.1%。主体行业中,道路运输业增长9.4%,营利服务业增长13.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9%

(七)财税税收较快增长,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53.5%(上年同期下降9.5%,位居全市第1,两年平均增长17.9%。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51亿元,增长60.9%,位居全市第3。非税收入占地方收入的36%,同比上升2.82个百分点。财政总支出为11.68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民生支出8.8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6.1%,占比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金融市场稳健运行。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38.9亿元、57.85亿元,增长9.7%22.5%,分别位居全市第3和第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0.1%22.4%

(八)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8元,增长11%;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6758元,增长1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25,较上年同期缩小0.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持续缩小。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今年上半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经济平稳运行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受上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的影响,加上当前外部环境依旧严峻复杂,多数生产和需求指标增速将有所回落。

(一)产业结构不优,制造业占比过小。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优。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县二季度三次产业比为13.9:13.9:72.2,第一、三产业占比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点、0.3个点,第二产业比去年同期上升0.8个点。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而第三产业占比大尤其是服务业占比大,并非因为我县服务业强大,而是工业生产薄弱滞后(我县规模工业企业无论从数量上和总量上都在全市处于滞后位置)。二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小。受第四次经济普查调减基数原因,1-6月制造业增加值仅占GDP7.5%,较1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而其他县市区(除鹤城区外)占比均为两位数。

(二)部分GDP基础指标差距明显。1-6GDP项基础指标返回情况来看,总体呈回落态势,与全市增速比,部分GDP基础指标有着较大差距,差距较大的指标有: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不变价),住宿业营业额、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邮政行业业务总量,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比全市增速少25个、19.1个、31.6个、26.5个、16.6个、25.1个、39.1个百分点。其中对GDP增速影响较大的有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不变价),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尤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占GDP8%左右,我县目前无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限上企业,因此此项指标增速为0截至6月底,全市共7个县市区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限上企业。

与市增速差距较大的GDP基础指标

基础指标

市增速(%

会同增速(%

差值

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不变价)

-5.7

-30.7

25.0

住宿业营业额

45.9

26.8

19.1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

31.6

0.0(无限上企业)

31.6

邮政行业业务总量

41.0

14.5

26.5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

30.7

14.1

16.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

25.1

0.0(无限上企业

25.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

39.1

0.0(无限上企业)

39.1

(三)产业发展瓶颈制约,工业经济压力犹存。一是主导产业支撑力弱。我县产业招商主要依靠自身财力支持,招大引强难。园区主导产业所占比重不够突出,先进制造业较少,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几乎没有,没有形成一定的园区产业链。二是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企业管理粗放式,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部分企业还是“加工小作坊”管理模式,靠产品数量扩张和低价取胜,抗风险能力较弱。多数企业创新意识不强,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大多数产业处于产业的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化程度不高,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较少。三是企业引进成效不足。按照招商引资精神,园区“应入规,未入规”企业普遍存在。

(四)依赖传统路径,投资结构仍需优化。尽管行业投资结构出现了积极调整,但部分行业重复建设、有效投资不足、投资效益下降等问题仍然存在,1-6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8.1%,能显著带动产业升级的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不多。

(五)规模企业新增仍然不足。1-6月,全县新增四上企业1家(房地产1家),仅排全市第8位、仅占全市新增企业2.7%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成立经济运行调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经济运行调度的组织领导和全局把控,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确保经济运行分析及时、准确、高效,以便科学决策。对相关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推动指标均衡发展。GDP基础指标回落较大、增长乏力的相关责任部门,要精准分析,针对问题,切实拿实招、出硬招、亮新招,千方百计挖潜增效。

(二)抓转型升级促工业生产。针对我县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实力不强、竞争力弱的现状,一是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有选择地引进更多工业企业落户于我县,特别是高端及规模化品牌或企业,从而稳步提高我县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二是要对企业要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推动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要继续把转型升级作为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规模小、产能低、能耗高、效益差的高耗能企业,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切实提高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提效益促投资合理增长。一是把投资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按照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鼓励社会投资,鼓励投资向高新、创新领域集中倾斜。二是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改变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投资结构,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三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等手段,协调产业、土地和金融政策,严格控制低水平、低技术含量项目的重复建设,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抓企业培育促高质量发展。以“培育增量企业、提升存量企业、转化小微企业”为培育路径,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切实推进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工作取得实效,为全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摸清底数,择“优”选“大”。由相关的主管部门排列好“准规模企业”名单,选择效益高、规模大、科技强的企业,重点进行培育,加大“四上企业”的培育入库力度。将发展培育四上企入各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出台关于加强“四上”企业培育发展和入库统计工作的意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和指导力度,及时入库促增量,壮大我县经济总量。对不依法统计、统计诚信不达标、应入库而未入库的企业,取消相关扶持和奖励政策。三是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建立银企对接机制,有关部门要将重点培育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优先推荐给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重点培育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四是加强营商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服务流程化、智能化、便捷化。




   附件:   2021年1-6月会同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打印版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