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1 11:13 信息来源:会同县人民政府
会同县“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1—2025年)
2021年6月
目录
第一章 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
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第二章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节 高质高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第二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三章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打造全省特色农产品供给大县
第一节 全力抓好粮油生产
第二节 全力推进“菜篮子”稳产保供
第三节 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四节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第四章 保护和利用优质品种资源,打造杂交水稻制种大县
第一节 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第二节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继续推进现代种业生产基地建设
第四节 推进区域优质农产品良种基地建设
第五节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种农收益
第五章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27.30万亩耕地红线
第一节 加强规划引领管控,科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第二节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节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快转变土地利用管理方式
第四节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切实激活土地要素潜能
第五节 田园生态系统养护与修复,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
第六章 大力推行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实现科技和农业有效融合
第一节 大力开展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
第二节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
第三节 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第四节 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教综合服务
第五节 积极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第七章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第一节 发展山地精细农业
第二节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产旅融合
第八章 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一节 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第二节 加强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净化产地环境
第三节 强化农业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节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第九章 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健全完善新型经营主体管理体系
第一节 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
第二节 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
第十章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
第一节 高质高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第二节 高质量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第十一章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和幸福指数
第一节 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第二节 着力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第三节 全面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第四节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 推动农村全民健身运动发展
第六节 推进建设农村公共福利中心和推广农业保险
第十二章 落实各项要素保障,确保规划顺利设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加强资金保障
第三节 强化政策落实
第四节 培育市场主体
第五节 壮大人才队伍
第六节 实施评估监督
第一章 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
1.农业生产能力稳中有增。2020年,会同县粮食产量13.27万吨,比2015年增长8.64%。蔬菜产量10.58万吨,比2015年增长0.35%。2020年生猪出栏量17.88万头,比2015年增长1.23%;牛出栏量0.87万头,比2015年增长12.64%;羊出栏量10.91万只,比2015年增长12.19%,蛋产品产能1043吨,比2015年增长8.87%;肉类总产能20692吨,受“非洲猪瘟”影响,比2015年减少7.5%;水产品3190吨,比2015年减少8%。特色经济作物中,中草药种植面积(人工种植)3.15万亩;柑桔种植面积4.47万亩,产量4.43万吨;小水果1.8万亩,产量2.4万吨,比2015年增加15%。茶叶种植面积5.3万亩,茶叶采摘面积3万亩,茶叶产量0.9吨。
2.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突出推广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抛)秧、稻田深耕、水稻测深施肥、植保无人机应用、谷物烘干、秸秆还田、油菜直播等8项新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加强适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各类新型农机具1.5万余台(套),其中推广插秧机210台(套),五年内农机总动力增加10万千瓦以上。创建2000亩以上推广示范区5个,示范区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完成科技培训共4000人次。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共投入资金近1.2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86万亩。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家庭农场390个、农民合作社490个。
3.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粮食作物方面,充分利用会同县生态及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稻和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完成优质稻生产15.8万亩,水稻制种面积2.2万亩;在经济作物方面,积极引进魔芋(花魔芋)、柑桔(黄金贡柚、阳光一号、红美人、金秋砂糖橘)、葡萄(美人指)等优质品种,黄金贡柚种植面积500亩、阳光一号种植面积30亩、金秋砂糖橘种植面积200亩、葡萄种植面积300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新增魔芋种植面积5000亩、茶叶种植面积7116亩,水果种植面积(含葡萄、黄桃、柑桔、八月瓜、黑老虎)10000亩,羊肚菌300亩。
4.农业品牌不断唱响。品牌创建基础不断夯实。创建无公害农畜产品5个、绿色食品15个、有机农产品8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生产基地面积达5万余亩。2017年获评省“十强生态产茶县”,“会同茶叶”获欧盟有机认证,2019年已实现首次自营出口欧盟。“鹰嘴界”茶叶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八仙山野生春茶”获省第九届茶博会“茶祖神农杯”金奖。“珍湘”牌有机茶油、有机核桃油先后获得湖南省(国际)农博会最畅销产品奖、湖南西部农博之星金奖。2017年“会同魔芋”获省首届林博会金奖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0年“会同魔芋”、“会同竹笋”获批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
5.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推进。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期完成。会同县农村集体资产账面资产28252万元,实核资产153660万元。农村集体土地总面积330万亩。会同县230个行政村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100427户,成员327395人。230个行政村建立经济合作社,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银行开户和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挂牌工作。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得到加强。全部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村20个。二是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完成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颁证工作。会同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于2017年5月份整县推进,共涉及18个乡镇230个行政村3002个村民小组9.61万农户,应确权面积为37.41万亩。会同县完成确权到户面积37.17万亩,实际确权面积与国土“二调”面积基本持平。
6.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共建设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新(改)建厕所900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2万余盏,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71处,新建蓄水池16个,新建村组道路162公里,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三级转运体系,会同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800吨,禽畜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得到有效治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实现村庄道路畅通便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容村貌明显提升,会同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7.产业扶贫卓有成效。共发放“六个一”产业扶贫资金10315.7万元;共扶持60529户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稳定脱贫。出台村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资金扶持政策。建成村级产业示范基地99个,8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按照“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要求,大力发展茶叶、魔芋、獭兔、鹅等重点扶贫产业项目,并健全完善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新增茶叶种植面积4289亩,新增魔芋种植面积0.5万亩,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茶叶委托扶贫、魔芋产业扶贫等精准脱贫经验得到中央、省、市高度认可。
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落实“三高四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从根本上综合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会同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 坚持党管一切,全面振兴。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重中之重,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业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谋划农村“五位一体”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农业优先。切实把会同县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在干部配置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整体统筹谋划,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均衡配置、平等交换,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组织发动、要素投入等方面的作用,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真正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坚持生态治理、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构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典型引路。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以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活力。高度重视试点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树立推动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典型示范、重点突破,带动乡村振兴全面深入推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注重规划先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典型引路,彰显地方特色和乡村特点,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科学把握节奏力度,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3.战略定位
——建设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供给示范县。瞄准长株潭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餐桌消费需求,依托茶叶、魔芋、优质粮油、肉兔、羊奶等特色产业,推动优质农产品生产上规模、扩产量、成批量,建成一批获得国家绿色认证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同步推进优质农产品追溯管理,培育一批优质高端品牌,把会同县建成面向全省、辐射东南沿海的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供给示范县。
——打造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围绕杂交水稻“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五化目标,建设高标准农田23.03万亩,完善农田水利基础配套设施,落实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制度,推行杂交水稻制种“政策保险+补充保险”模式,“十四五”期间,将会同县制种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十四五期末力争达到5万亩以上,把会同县打造成基地稳定、技术配套、风险可控、信息可查的制种大县。
——打造全省生猪调出大县。把生猪产业作为当前会同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导产业,大力支持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快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支持天锐牧业、天竣农牧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扩张饲养总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力争2025年生猪出栏量达50万头,强化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生猪养殖和畜产品安全,把会同县打造成湖南省生猪调出大县。
——打造国内知名茶叶大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改良品种,坚持发展高标准新茶园和改造老茶园相结合,扩大茶叶产业规模;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茶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全面提升茶叶品牌;培育1个万亩茶产业示范园,将会同县打造成国内知名茶叶大县。
——创建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严格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要求和控制指标,做到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到位,监管条件建设有效改善,制度机制基本完善,专项治理切实有效,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不断提升。探索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会同县生产销售的蔬菜、水果、茶叶、水稻等种植业产品中禁用农药、畜产品中“瘦肉精”、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做大做强“会同魔芋”“会同竹笋”“会同茶叶”“会同肉兔”“会同羊奶”等区域公用品牌,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业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将会同县打造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打造会同“神龙百草园”。根据怀化市打造“大湘西中药谷”的理念和《怀化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本着“政府引导,群众自主”的总则,逐步加大政府宣传和引进种植大户力度,鼓励以“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扩大种植规模,积极推广“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使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会同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以融入“中巴药谷”战略,打造会同“神农百草园”。
4.基本思路
——紧抓发展机遇调整发展思路。围绕“全国生态名县、三省边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三省边区教育高地、湖南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及供给示范县”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即以“食用竹笋”“茶叶”“魔芋”“粮油”“杂交稻制种”为主,发展会同县特色农业产业。
——突出资源禀赋调整产业发展结构。重点围绕“一特两辅”产业,兼顾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一乡一品”建设,重点抓好重点产业基地和村级产业基地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期,为建成具有会同特色的农业强县夯实基础。
——结合乡村振兴做好资源转化文章。大力发展会同县道地中药材产业,出台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继续扩大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特色水果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紧抓项目推落实。针对农业农村现状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具体业务开展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主要目标、重大任务、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改革及政策的谋划。确保目标任务明确且符合实际,项目工程具体可落地,改革方案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制定的政策合法合理、保障有力。
5.发展目标
——农业全面升级目标
①产值目标。进一步完善粮经饲统筹、农牧相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依托会同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茶叶、魔芋、食用竹笋、特色水果、肉兔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到202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44.39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2.46亿元。
②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目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建成高产稳产优质的粮油种植基地和食用竹笋、魔芋、菜、桔、茶标准化种植基地;坚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0.2万亩,其中水稻22.35万亩,旱粮7.67万余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3.5万吨以上,其中水稻制种5万亩以上,产量1万吨以上。优质稻面积15万亩,高档优质稻4万亩;油菜生产面积每年11万亩左右,产油菜籽1.1万吨以上。蔬菜面积7.5万亩,蔬菜产量15万吨,其中高山蔬菜产量2万吨。柑桔产量达5万吨,茶叶产量达2万吨,中药材产量达5万吨。牲畜肉产量达2.89万吨,禽蛋类产品产量达0.09万吨,羊奶产量达到1万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带动力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打造一批科技引领示范村镇。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3.03万亩;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0%。
③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目标。农业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努力创建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9%;获得“两品一标”产品数量2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3个以上。
④龙头企业培育目标。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其他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壮大博嘉魔力、宝田茶叶、湖南有爱农业、绿地高新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到2025年,会同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3家;创建绿色食品认证5个以上、有机食品认证1-2个。
⑤科技创新目标。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源头,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培育并引进1-2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公司。完善种子市场营销、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乡村种子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零售商店等基层销售网络,加强售后技术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种子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9%以上,生猪杂交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他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农村全面进步目标。
①绿色发展目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取得实效,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一控两减三基本”和耕地质量提升目标基本达成。到2025年,会同县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0%,大力推广畜禽定点屠宰,畜禽定点屠宰率达95%,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药使用量实行负增长,“十四五”期末使用量比“十三五”期末使用量减少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减少,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农作物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②农村治理目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小微水体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乡村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乡村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认真落实《怀化市村庄规划和村民建房管理条例》,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执行落实村庄规划,推动各类规划在村域层面“多规合一”。突出会同县山水人文特点,打造各具特色、不同风格的村庄建筑布局。2025年全面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做到应编尽编。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87%,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覆盖率95%,乡村污水管网在各乡镇镇区和中心村实现全覆盖率,乡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村社公共卫生服务站覆盖率100%,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覆盖率100%。
③宜居宜业目标。加强城乡水源保护工程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对饮用水源地实施隔离防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设立警示标志等保护性措施。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联网供水,水资源共享。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农村居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以上,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人口比例达到50%,农村固定互联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30%。
——农民全面发展目标。
①农民收入目标。实施农民增收重点工程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农民收入持续高幅增长。到202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农村剧名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731元,城乡居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1.8: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33%。
②农民素质目标。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万人培训计 划”,积极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基地建设。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加大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力度,以县为主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计划,力争每村有1名以上从事电商业务的人才。深化“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推动农业农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期间,共培训农民2.5万人次以上。
专栏1 会同县“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主要目标 |
||||||||
类别 |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0年现状 |
2025年目标 |
指标属性 |
备注 |
|
农业全面升级 |
产值 |
1 |
农林牧渔总产值 |
亿元 |
29.53 |
44.39 |
预期性 |
|
2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 |
亿元 |
1.03 |
2.46 |
预期性 |
|
||
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
1 |
粮食播种面积 |
万亩 |
29.2 |
30.2 |
约束性 |
|
|
2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万吨 |
13.27 |
13.5 |
约束性 |
|
||
3 |
杂交水稻制种 |
万亩 |
2.2 |
5.0 |
预期性 |
|
||
4 |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
万亩 |
12.2 |
23.03 |
约束性 |
|
||
5 |
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77 |
84 |
预期性 |
|
||
6 |
油菜综合机械化水平 |
% |
52.86 |
70 |
预期性 |
|
||
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 |
1 |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 |
99 |
99 |
预期性 |
|
|
2 |
两品一标 |
个 |
15 |
23 |
预期性 |
|
||
(1) |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
个 |
2 |
>3 |
预期性 |
|
||
龙头企业 培育 |
1 |
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家 |
9 |
19 |
预期性 |
|
|
科技创新 |
1 |
农业科技进步率 |
% |
60 |
65 |
预期性 |
|
|
2 |
主要农作物良种良法覆盖率 |
% |
96 |
99 |
预期性 |
|
||
农村全面进步 |
绿色发展 |
1 |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 |
% |
37 |
50 |
预期性 |
|
2 |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 |
% |
80 |
>90 |
预期性 |
|
||
农村治理 |
1 |
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及率 |
% |
/ |
100 |
预期性 |
|
|
2 |
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 |
% |
/ |
100 |
预期性 |
|
||
3 |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覆盖率 |
% |
/ |
95 |
预期性 |
|
||
宜居宜业 |
1 |
农民宽带入户率 |
% |
/ |
30 |
预期性 |
|
|
2 |
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 |
% |
83 |
87 |
预期性 |
|
||
3 |
农村居民卫生厕所普及率 |
% |
/ |
100 |
预期性 |
|
||
农民全面发展 |
农民收入 |
1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
% |
10.73 |
8.71 |
预期性 |
|
2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2351 |
17731 |
预期性 |
|
||
3 |
城乡居民收入比 |
% |
2.15:1 |
1.8:1 |
预期性 |
|
||
农民素质 |
1 |
新增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 |
10 |
预期性 |
|
|
2 |
高素质农民培训人次 |
万人次 |
/ |
0.5 |
预期性 |
|
第二章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节 高质高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1.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统筹推进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及交通、水利、电力、林业、村庄建设等“多规合一”。加强规划引导,合理确定村庄布点和建设规模,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形成适度集聚、生产便捷、生活舒适的村庄分布格局。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彰显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提升农房设计水平。2025年全面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率达100%以上。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建立健会同县统筹、乡(镇)村为主,三级联动、层层负责的村民建房管理机制。实行村民建房管理动态巡查,规范村民建房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创新管理方式,鼓励成立村民建房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签订建房管理协议等强化监管。加强空心村整治和闲置土地利用,有效减少布局散乱、占地过多、浪费严重地宅基地,有序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等的有机衔接,科学统筹项目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村寨保护,合理利用地形地貌、丘陵植被、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延续和保护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加大村庄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维护农村居住、生产、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推进村庄特色化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防止盲目大拆大建,注重保留乡土味道,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2.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持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行动。落实主体责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美丽乡村整域推进为抓手,重点改善农民生活设施条件,美化村庄环境。实施道路通村组、道路入户和“点亮乡村”工程,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水平以及水体引排和自净能力,营造和谐自然的田园风光,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率、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7%。广泛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按照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要求,选择一批有基础、有特色的村庄,分类打造成为山乡风味浓厚、充满发展活力的田园风光型、文化特色型、旅游休闲型、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示范典型,勾勒出会同县美丽乡村的多彩画卷。到2025年,建设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20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
专栏2 会同县“十四五”现代化宜居乡村示范工程 |
田园风光型:重点打造以马鞍相见村、广坪西楼村、堡子上坊村、林城墓脚村、若水望东村等为代表的田园风光型宜居乡村。 文化特色型:重点打造以坪村枫木村红色教育基地、连山大坪村炎帝故里、团河官舟村、金子岩小市村、高椅翁高村百户苗寨等为代表的文化特色型宜居乡村。 旅游休闲型:重点打造林城鹰嘴界、沙溪八宝山、蒲稳八仙山、宝田彩云谷、金竹镇金龙山、漠滨蝴蝶谷等为代表的旅游休闲型宜居乡村。 产业发展型:重点打造连山火神坡村、宝田村等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型宜居乡村。 |
3.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加快推动形成县域统筹规划布局、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推动城乡电网同网同价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升级改造农村通信网络。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网点布局,真正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物流链到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普惠共享、公平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4.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打通城乡人才培养交流通道,解决好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人才行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大有所为。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培育“乡村之星”,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探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按照“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优势学科)”模式,面向省市、国家引进一批农业类高端人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发展新乡贤队伍,引导村内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伍军人、经济文化能人等群体扎根本土,鼓励离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实现乡村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
第二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1.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巩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成果,加快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引导规范土地有序流转,开展土地信托,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2.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农业“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升级版,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水平。当前,农业总量不足和结构性问题并存,农业的主要矛盾还是在供给侧。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围绕乡村振兴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抓好农资供应、农业生产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冷链物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在确保必保农产品自给水平的同时,积极扩大紧缺农产品生产,适度调减市场过剩的农产品特别是非食品农产品生产。谋划实施一批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现代种业、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农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加工、农产品实验室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支撑。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继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示范引领,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建成1个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成员身份确定,夯实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探索创新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式,推动“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采取股份合作、产业联动、定向帮扶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发展。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好财政、土地、税费、金融等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使集体资源得到开发,集体资产得以盘活。到2025年,实现会同县每个村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4.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进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培育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市场引导,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推广和整合,构建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基础、企业品牌为主体、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的会同县农产品品牌体系,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加快供销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服务社“三社合一”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惠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独特优势,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多渠道、多方式销售农产品。培育扶植家庭农场,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鼓励合作社跨区域、跨产业合作,提升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展资本运作。兼顾引导小农生产,鼓励“户办场、场入社、社联社、社联企”,开展合作经营、共同发展。以创建“绿色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树立“绿色农产品供应中心”的形象地位,全力打造全省绿色农产品供给大县。
第三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政策和机制上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结合,将精准脱贫攻坚中实施的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易地后扶等项目打捆纳入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延续、拓展、提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四跟四走”等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责任体系、动员体系、考核体系、治理体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打包配套使用。在责任不变、力度不变、队伍不变的同时,做到方法、措施上实现从精准到共享、从特惠到普惠、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住得下、能融入、可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不流失或被侵占。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适当安排主导、特色扶贫产业后续管扶资金,注重扶贫产业长期培育,扩大经济效益,扩大支持对象,延长产业链条,抓好产销衔接。
2.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以现有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切实保障基本生活。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筛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帮扶,进一步完善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成效,形成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
3.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加速推进城乡要素、经济、产业和公共服务融合互动,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互动。按照平等、开放、融合、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的进程,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研究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措施,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休闲旅游、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综合经营,确保工商资本安全及其合法利益。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资本监管,明确政策边界,切实保护农民群众利益。优化金融支农服务。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设,优化乡镇农村网点功能,将更多资源配置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推广林权、大型农机具、畜禽活体、保险保单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推广农业农村普惠保险业务,加快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
第三章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打造全省特色农产品供给大县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相结合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基本实现。
第一节 全力抓好粮油生产
聚焦水稻、油菜主要品种和优势产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耕地面积20.078万亩(其中水稻20.06万亩、油菜10.77万亩),稳定水稻、油菜种植面积不减少,确保水稻功能区必须种上一季水稻;加大对功能区的管护及建设,如优质稻基地建设、稻油水旱轮作、粮油品牌建设、制种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支持,引进粮油加工企业,进一步夯实粮油产业发展基础,增添粮油产业发展后劲。
第二节 全力推进“菜篮子”稳产保供
稳定蔬菜生产,向绿色有机的高山蔬菜方向推进,全力恢复生猪生产,稳步扩大草食畜牧业发展规模,稳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与循环农业发展。到2025年,高山蔬菜产量达1万吨,生猪出栏量稳定在50万头以上,肉牛出栏量稳定在0.94万头以上,肉羊出栏量稳定在11.64万只以上,肉兔出栏量稳定在11.64万只以上,家禽出栏量256.92万羽以上。
第三节 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杜绝县域内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会同县人民“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确保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到岗履职,依法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构建县乡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保障县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强化“双随机”和“三前”环节抽样检测;加强农兽药用药安全培训,加大禁限用农兽药查处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总数7个以上,其中新增绿色食品5个以上、有机食品1-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2个。进一步完善农业品牌建设方案,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加强品牌规范化管理,努力提升“会同竹笋”“会同魔芋”“会同茶叶”“会同油茶”“会同肉兔”“会同羊奶”等品牌影响力。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第四节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围绕动物疾病、植物病虫害和农业气象、地质灾害,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重点建设动物检测实验室、畜禽运载洗消中心和消毒站点、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场、畜禽隔离观察场等设施场所。
专栏3 县粮油保供重点工程建设 |
大米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建设3万吨优质大米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配套生产流水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办公配套楼1500平方米,展示间,机械维修间及器材室1300平方米。 会同县稻油轮作试点项目。在坪村、林城等10个乡镇建设优质中稻基地8万亩,中稻收获后种植优质油菜面积8万亩,实施稻油轮作,提高耕地地力水平;绿色防控面积16万亩。 会同县水稻生产功能区、油菜籽保护区建设项目。会同县18个乡镇完成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20.06万亩;油菜籽保护区10.77万亩;搞好水利、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会同县红薯等旱杂粮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红薯等旱杂粮基地2万亩;引进旱杂粮加工厂;打造旱杂粮品牌。 会同县粮食三产融合项目。建设优质稻基地面积15万亩、高档优质稻基地4万亩; 现代“菜篮子”建设工程。建设1500亩的高标准现代化有机绿色设施蔬菜基地。 会同县现代种业生产基地建设。建设高标准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园;采购种子加工、烘干设备150件套;采购现代田间作业机械250件套;建设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3万亩高标准制种农田,包括机耕道、水渠、拦河坝等;采购农作物种子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引进与培训先进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农业防灾减灾建设工程。实施会同县柑橘重大病虫防控项目,开展柑桔黄龙病防控5万亩,其中示范园建设5000亩,柑橘大实蝇防控5万亩,其中示范园建设5000亩;实施会同县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项目,每年新增水稻、玉米、柑桔、油菜等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3万亩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建设10000亩以上,十四五期末达到20万亩以上。建设省级会同县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中心,以现有的会同县植保田间观测场为基础,建设中心监测点一个,同时建设团河、广坪、堡子、连山、宝田五个监测点,其中团河、广坪、堡子监测点侧重于水稻、玉米、油菜,连山监测点侧重于柑桔,宝田监测点侧重于茶叶。 |
第四章 保护和利用优质品种资源,打造杂交水稻制种大县
第一节 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保护,扎实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健全保护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农业种质资源开展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掌握资源种类、分布、数量、质量,及时补充保护名录。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便利通关机制,提高通关效率。对引进的农业种质资源定期开展检疫性病虫害分类分级风险评估,加强种质资源安全管理。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风险评估,根据物种分布情况、数量变化趋势,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加强种质资源活力与遗传完整性监测,及时繁殖与更新复壮,强化新技术应用。到2025年,完成全县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
主动对接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及时申报具有会同特色的种质资源信息。做到家底清、信息明、主体责任明确、共享利用顺畅。要强化保护能力建设,壮大人才队伍,加快完善保护体系。同时,要强化统筹协调,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宣传引导,切实做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各项工作。“十四五”期间,重点保护“中华水韭”,加快认定沙溪本地辣椒、沙溪本地红薯、沙溪本地大蒜、野生荞麦、野生芋头、野生猕猴桃、野生苦茶、野生甜茶、野生银杏、野生鸭脚板菜、野生大豆、本地西红柿、本地马铃薯、本地茄子、本地苦瓜、常规稻、无患子、太子参、牛樟芝、钩藤、黄精、重楼、玉竹、百合、沙溪猪等具有会同特色的农业种质资源,初步建立会同县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第二节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业主产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建设”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提质改造工程、农田污染治理及土地整治工程、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中型灌区灌溉设施配套项目、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项目、粮食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建设项目与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抗旱应急提水工程。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同时,加强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机制和成果利用,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规范办理移交手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
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优先的原则建设高标准农田,重点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设施、田间道路、配套电网林网、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建设,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改造,夯实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强化后续管护,切实提升农业科技现代化服务水平。到2025年,在18个乡镇中择优选址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土地集中连片的项目村建设高标准农田23.03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新(修)建灌排渠道353km、拦溪坝163座、田间道路330km、渠系建筑物31座、机耕桥36座;维修加固山塘110座;新建维修电站机电泵房14座;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80km;土壤改良23.03万亩;科技推广技术培训20000人;安装太阳能诱蛾杀虫灯2500台(套)。
第三节 继续推进现代种业生产基地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湖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1—2035)》,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宣传工作。严格落实物种品种资源保护等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畜禽遗传材料采集制作使用管理办法,发布会同县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完善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名录与分类分区保护机制,落实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实施方案,开展种质资源登记,实行统一身份信息管理,公布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目录。 重点实施会同县现代种业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到2025年,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园;建设一个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
第四节 推进区域优质农产品良种基地建设
积极发展区域优质农产品良种基地,加快落实竹笋、茶叶、魔芋及重要畜禽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优质农产品良种覆盖率;加大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利用,积极推广优质农作物新品种;努力提升优质农产品的检测能力。
第五节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种农收益
实施省级种业工程提升项目,支持和鼓励现代种业企业建设,在坚持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种业企业建设用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激励机制,每年对县母本园建设、科技创新、良种选育等情况进行考核奖励。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的产销模式,促进制种大户与制种企业紧密结合。落实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制度,推行杂交水稻制种“政策保险+补充保险”模式,将保额由600元/亩提高到1800元/亩,给农户制种上“保险”,减轻农民负担,增强种农抗风险能力。
专栏4 县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会同县节水农业灌溉项目、会同县中型灌区灌溉设施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绿地高新食用笋林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基础设施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23.03万亩。在青朗、炮团、蒲稳、高椅、漠滨、宝田、坪村、金竹、林城、堡子、连山、地灵、广坪、若水、团河、沙溪、金子岩、马鞍等乡镇新建高标准农田;在坪村、林城、堡子、连山、地灵、广坪、若水、团河、沙溪、金竹等乡镇施行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 |
第五章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27.30万亩耕地红线
第一节 加强规划引领管控,科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根据会同县土地利用现状,整体谋划会同县国土空间开发,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以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为支撑,坚持底线思维、保护优先,科学有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将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面推进会同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因地制宜开展会同县18个乡镇级规划编制,稳妥推进230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逐级分解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耕地保有量、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指标。要着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统筹土地资源利用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切实保障资源合理需求。
第二节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不断完善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加快推动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和储备区划定工作,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日常监督管理机制。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切实做到耕地占补数量、质量、产能平衡,实现“补足补优”。不断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充分运用经济、制度等手段,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耕地保护水平。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抓好用地范围界定、用地规模确定,强化农业设施用地监管。要进一步加大自然资源督察执法力度,加快建立健全“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坚决守住农地姓农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
第三节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快转变土地利用管理方式
突出“严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评价考核”,推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结构、质量系统管理,切实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要严格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认真落实好“十四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通盘考虑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两种资源,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制度,推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持续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积极推进城镇乡村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完善技术标准,探索创新节地模式,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
第四节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切实激活土地要素潜能
有效推动土地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这篇文章。严格落实新《土地管理法》和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动盘活用好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资源,使农村的闲置低效土地资源流动起来,更好地促进资源变资产。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民集体权益。健全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明确用地类型和供地方式,实行分类管理,实现既保护耕地又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建设用地整理,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第五节 田园生态系统养护与修复,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
统筹山水林田河草系统治理,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用养结合、种养结合清洁生产、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解决长期高强度利用、粗放型生产导致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和功能退化问题;提高田园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田园生态、文化和休闲价值。“十四五”期间,继续加强“两水四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治理,强化渠水河流域等水系综合整治,推进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和国家储备林等重点工程项目,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培育壮大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检测能力,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工程,推广应用“石灰+有机肥”、种植肥田作物等为重点的土壤酸化治理技术,试点推进季节轮作和“堆肥混土搅拌还田”。确保“十四五”期间耕地面积总量不减,耕地地力稳健提升。
第六章 大力推行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实现科技和农业有效融合
第一节 大力开展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惠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独特优势,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多渠道、多方式销售农产品。大力推进各产业园区建设实体交易市场,推进农产品实体交易电商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一体化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特色电商小镇、电商乡村,着力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依托怀化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以冷链物流企业和鲜活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着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建设,力争到2025年新建各类农产品仓储保鲜冷库2.5万立方米,通过冷链物流电商实现交易额突破2亿元,冷链物流服务点在中心村覆盖率达到35%。
第二节 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
规范做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提升水稻、油菜耕、种、收、烘干、加工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实现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1.加速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积极争取省级丘陵山区农机化提升试点项目,抓好田土宜机化改造,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外的机耕道建设,着力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加速提升丘陵山区经作林果业、畜禽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2.不断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指导建成2家省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鼓励并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耕地经营权托管以及耕、种、收、烘干、仓储、加工等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
3.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管。认真开展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变型拖拉机到2025年清“零”任务。做好手扶变型运输机只有运输功能、无农田作业功能拖拉机的退出监管和转型服务工作,2022年底前停止手扶变型运输机注册登记。扎实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到2025年,会同县农机总动力达到42万千瓦(每年保持4%速度增长);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以上,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以上,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左右。5年期间,农业机械免费年检,入户率、检验率和驾驶员持证率均达到95%以上,事故率低于0.3‰。
第三节 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支持林城镇城郊蔬果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高山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及茶、果、药、畜等特色产业现代化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快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改造。
第四节 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教综合服务
全面推进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科教体”工程,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十四五”期间,重点推动农业科技能力条件建设,在18个乡镇配备农产品安全检测设施设备。推动建设市场主体为主导的茶、果、药等特色产业实训基地建设,以实训基地为基础,以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主体,联合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到2025年,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0人次,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500人次。
以二三产业融合和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主线,以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围绕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村生活服务实施“三步走”,在2022年前完成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生产托管代管、农资供应、农业技术推广、产地初加工、乡村旅游服务业示范试点;到2023年全面推进会同县乡村服务业全覆盖;到2025年乡村服务业发展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第五节 积极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1.大力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按照《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农业农村“天空地”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建设,将切实发挥顶层设计、核心支撑、全面牵引作用,整体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乡村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会同县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便捷化水平。强化工作指导与建设考核,持续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依托益农信息社,结合“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产品上行,助力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益农信息社持续运行能力。推动各类服务资源通过益农信息社向农村下沉,充分利用智能终端等新型手段,创新推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方式。发挥益农信息社信息采集“传感器”作用,探索信息直报机制模式。大力推行多种形式的数字乡村治理实践,引导社会力量推进乡村治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财务会计、农民负担监管、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农村宅基地管理等工作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事业监测体系,在农村人居环境等领域开展调度与监测。加快推动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资源共享,建设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提升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水平。完善土地承包管理信息数据库,促进数据互联互通。积极探索开展承包合同、流转合同网签等信息化管理手段。
2.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积极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融合。推进种植业信息化。加快推进种植业信息资源整合,持续完善农情、灾情、病虫情和土壤墒情以及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信息化监测管理手段。推进畜牧兽医信息化。加快推进部级畜牧兽医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全面推广养殖场直联直报。落实强制免疫疫苗财政资金直补和生猪全产业链监管监测信息化试点工作。推动水产品市场流通领域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推进种业信息化。落实数字种业建设规划,推动种业创新发展、提升种业公共服务效能。加快种业政务和业务在线化建设,打通各业务板块数据信息,加快推动种子品种、质量和市场主体可追溯。提升种业高阶智能分析水平。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推行“互联网+”农机管理服务,持续推进农机鉴定、认证、购置补贴、安全监理、统计等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推进农田建设信息化。推动会同县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系统建设,将农田建设项目纳入监测监管范围,及时掌握各地建设进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构建会同县农田建设“一张图”。利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试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管护等监测。加强农业农村服务信息化普及。整合汇聚资源,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和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服务能力与信息化水平。持续开展“指尖上的艺术”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培训提升农民手机应用能力,不断完善线上培训功能、丰富培训资源、扩大师资队伍和培训受众面。继续推进农村青年电商及返乡青年创业专题培训。
“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县农业执法、渔政管理和农业行政服务的智慧管理系统应用,建设果、茶、药、菜、畜等特色产业基地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应用示范板块120个。
专栏5 县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鲜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业,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快捷智慧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宝恒冷链物流项目。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示范工程。会同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设备设施升级示范推广项目,建设水稻育插秧技术设施设备项目,集中统一育秧,提升会同县机械化育插秧率。项目建设包括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与“宜机化”相适应,扩大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加快补齐会同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 农业农村数字化工程。实施会同县数字农业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县级控制中心;覆盖会同县18个乡镇230个行政村。 |
第七章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第一节 发展山地精细农业
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做强“会”字号农业品牌。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依托会同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食用竹笋、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水果、肉兔、羊奶等特色农林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畜禽水产业,加快生猪产能恢复,推进天竣、天锐等生猪养殖场建设,新培育1-2家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发展生态康养旅游、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实施“一乡一品”战略,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要求,通过选择一批产业基础较好的乡镇作为“一乡一品”示范乡镇,以点带面,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专栏6 会同县“十四五”特色产业带强农工程 |
优质稻:渠水、巫水河流域重点发展超级稻—双低油菜种植。到2025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高档优质稻基地面积保持在1万亩以上。 水稻制种:以堡子、坪村、林城镇、地灵、广坪、连山、团河、若水、沙溪为重点,扩大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2025年达到5万亩以上。 果蔬:以林城、坪村、连山、堡子蔬菜基地为示范,推广无公害蔬菜,发展一批有条件的高山蔬菜基地和野生蔬菜基地。到2025年,全县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重点在连山、堡子、若水、团河、广坪、地灵、林城、青朗、坪村等乡镇发展黄桃、红心柚、蓝莓、火龙果、杨梅、柑桔等特色水果种植。到2025年,全县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 畜牧水产:以马鞍、金竹、金子岩、林城、连山、广坪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年出栏50万头以上生猪生产基地;以林城、坪村、堡子、连山等乡镇为重点,建设1万亩稻鱼种养基地;以林城、团河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年出笼30万羽以上肉鹅养殖基地;以林城、金子岩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年产羊奶10000吨的奶山羊基地;以宝田、广坪、林城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年出栏130万只肉兔养殖基地。 竹木:在全县18个乡镇适地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业原料林基地和毛竹林基地;重点在金竹、林城、马鞍、金子岩、金竹、高椅、蒲稳等乡镇建设楠竹种植加工基地,到2025年全县楠竹林面积达45万亩以上、年加工鲜竹笋10万吨以上。 茶叶:重点在宝田、坪村、炮团、蒲稳、高椅、青朗、漠滨、金子岩、堡子等乡镇建设有机茶叶种植基地,到2025年全县茶叶面积5万亩以上。 魔芋:重点在林城镇、连山、炮团、金子岩、蒲稳等乡镇发展魔芋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县魔芋种植面积达4万亩以上。 油茶:重点在炮团、蒲稳、青朗、若水、坪村等乡镇建设油茶种植高效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县低改和新造油茶种植面积达5万亩以上,使全县油茶种植面积保持在30万亩以上。 花卉苗木:重点在林城、连山、若水等乡镇建设花卉苗木基地,到2025年全县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2万亩以上。 |
2.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食用竹笋、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水果、水稻制种等优势产业为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建设农业农村“百千万”工程、“六大强农”和“千亿产业”行动升级版,提升现代农业智能化、绿色化、设施化、服务化水平,建设以山地精细农业、品质农业为特色的全省知名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示范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积极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一乡一特、一特一片”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发展庄园经济、乡村旅游、特色观光、生活体验、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执行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力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积极创建省级或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会同县。加快特色农业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引导规模经营主体率先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品牌认证与管理、深入推进“三个示范区”创建,引导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商标注册。
3.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强化多部门信息共享和措施联动,增强早期监测、发现、报告和处置能力,加强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扩大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试点范围,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区创建,不断提升养殖场户生物安全水平,完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和动物检疫申报点等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加快制定适合会同县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第二节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产旅融合
1.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绿地高新、博嘉魔力、宝田茶业、金色科技、瑞春茶业、八仙山茶业、健霆竹业、新有爱农业、木叶山兔业、常羊羊奶、旺弘农产品开发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加快推动以食用竹笋、茶叶、肉兔、羊奶、生猪、生态大米、苦瓜茶、油茶、魔芋等优质特色农产品为代表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引进1-2家中药材加工企业。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摸清产业链上中下游现状,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原则,努力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全链条经营、多产业融合、大集群发展新格局。提升堡子月饼等特色食品的知名度,加快无患子、牛樟芝、罗汉果、太子参、黄精、钩藤、蓝莓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加工工艺,延长产业链条,做优唱响农产品品牌。会同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振兴计划,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打造安全放心的“金字招牌”。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种养基地、加工工厂和休闲观光高度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全省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大县。
2.推动农村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适宜农村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到2025年,建设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0个、风景线(乡镇)10条、新增景区村20个,实现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000万元。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和农耕文化的传承利用。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第八章 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一节 积极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1.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推进优质水稻生产,力争发展中高档优质稻14万亩,高档优质稻4万亩。推进供粤港澳蔬菜基地建设,建设高标准现代化有机、绿色设施蔬菜基地1500亩。加快低产果茶园品改低改,完成高接换种、老果园重植、高品质栽培示范各1万亩。继续推进茶叶绿色精细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建成10万亩有机茶叶基地。
2.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身份证”管理,选择“会同竹笋”“会同魔芋”“会同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开展试点示范。统筹推进标志性“一县一特”品牌打造。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继续实行“两品一标”农产品检测、标志使用、认证费用补贴政策,力争会同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总数达到3个以上。
3.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优化屠宰产能区域布局,创建1家标准化屠宰企业,推进“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将生猪生产扶持政策逐步拓展覆盖到其他畜禽产业,抓好6个家禽产业带建设,打造6个草食动物优势产业区。继续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加快发展名优特水产和稻渔综合种养,力争名特优水产品种放养面积达到0.0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万亩以上。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推进畜禽水产品精深加工,在优质生猪、优质羊奶、特色畜禽、名特优水产领域各培育1个领军企业。
4.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开具合格证和自我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实现对蔬菜、水果、畜禽、禽蛋、水产品全覆盖。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健全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加强风险监测,强化“三前”环节抽检,推动将小农户纳入监测范围。开展“利剑”行动,重点整治农产品生产领域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争取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会同县,创建3-5个乡镇监管站省级示范站。依托怀化市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建设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支持新建屠宰企业同步建设与其屠宰产能相匹配的冷链仓储配送体系,推动现有屠宰企业升级改造冷链仓储设施。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小微企业建设一批田头仓储保鲜、分拣包装、烘干等产后初加工设施。
5.着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政府引导,依托现代农业园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以粮食、蔬菜、果品为重点,建设一批水肥一体化技术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区。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竹笋、魔芋、蔬菜、茶叶、果树等主要农作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全覆盖,推动肥料生产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促进产销直通,扩大配方肥应用面积。
第二节 加强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净化产地环境
1.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确保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保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选择粮油生产大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集成推广示范水稻化肥机械深施、叶面喷施等高效施肥技术,示范带动全省化肥减量增效。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农企合作,科学制定大配方,推进配方肥落地。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试点作物从柑橘、蔬菜、茶叶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拓展。
2.持续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稳步提高农药利用率,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积极创建省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粮食主产区和果菜茶优势区,打造一批全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带动农药大面积减量增效,力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35%、40%以上。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监督检查,加大违规使用农药问题的查处力度。
3.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组织开展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情况核查,确保配套率达到95%以上。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综合利用率、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稳步提升。全面推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理模式,进一步提高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鼓励发展收贮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粪肥运输、施用引导激励政策。
4.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为重点,推广秸秆就地还田、生物处理、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青贮、养殖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建立政府推动、秸秆利用企业和收储组织为中心、经纪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镇(街道)建设,选择秸秆年产量大的区域,探索率先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的问题。
5.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贯彻落实《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和地膜新国标,建立全程监管体系,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开展非标准农膜打假行动,严禁不达标地膜流入市场、铺进农田。持续开展地膜残留例行监测,掌握农田地膜残留量、使用量、回收量等。开展农膜回收试点示范,摸索不同作物、不同区域可复制可推广的回收模式,完善回收网络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针对农膜生产、使用、机械回收、可降解地膜等关键环节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协同攻关。加强合作,联合烟草行业部门在烟草种植业率先实现农用地膜全量回收,联合农村信用社加强农膜回收工作。到2025年会同县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
6.加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力度。贯彻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指导意见》,对农业生产产生的、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农药包装物,建立“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理、公共财政扶持”的回收和集中处置体系,落实使用者收集、生产者和经营者回收处理的责任制。采取财政资金奖励方式,对农药使用者交还的农药废弃包装物、受委托企业回收的农药废弃包装物给予补贴。
7.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围绕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健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监测网,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坚持治用结合,在轻中度污染耕地推广安全利用技术,对重度污染耕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全面落实3.2万亩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0.15万亩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治理任务,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集中推进区建设,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
第三节 强化农业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加强农膜污染综合防治。继续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继续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坚持轮作为主、休耕为辅。继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扎实推进23.0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建设,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和上图入库工作,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监测。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管护和建设,做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
2.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推广节水施肥一体化技术,将喷灌、滴灌、微灌广泛应用于经济作物。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2万亩。
3.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管理,推动完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抢救性收集。科学开展野生植物驯化繁育利用,重点对野生果树、果蔬、花卉展开驯化繁育利用。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行为,会同相关部门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
4.强化渔业资源养护修复。加强对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规范引导与技术支撑。统筹规划、科学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动。组织开展全国放鱼日活动,完成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300万尾左右。
5.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发展智能专用农机装备和绿色农机为重点,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深翻整地、秋季秸秆覆盖留茬还田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耕地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20年,会同县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面积发展到16万亩,深松整地面积达到200万亩。严格落实农用机械排气达标的管理规定,鼓励淘汰老旧农业机械。
6.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为重点,推广秸秆就地还田、生物处理、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青贮、养殖食用菌等综合利用技术。建立政府推动、秸秆利用企业和收储组织为中心、经纪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镇(街道)建设,选择秸秆年产量大的区域,探索率先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的问题。
7.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以沼气、生物天然气、农用有机肥等为主的畜禽粪便利用技术,提高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转化与利用,推进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利用。建设会同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在5个分散养殖密集区建设区域性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实现分户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2025年底前完成整县推进项目任务。
第四节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农业“新六产”,到2025年,会同县建设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1家,塑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划定和建设20.0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优质农产品供应能力。
专栏7 农业农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重点工程 |
农业产业发展工程。以食用竹笋、茶叶、魔芋、粮油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重点,突出抓好品牌建设。以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现代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宝田茶场、瑞春茶业、新有爱、博嘉魔力、金色油业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力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6%,培育销售收入超千万元企业3家以上。 |
第九章 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健全完善新型经营主体管理体系
第一节 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
1.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坚持农户主体、规模适度、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的基本原则,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引导广大农民和各类人才创办家庭农场,同时把符合家庭农场条件的种养大户和专业大户、已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纳入名录管理,建立完整的家庭农场名录,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质量。到2025年,会同县录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达700家。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完善纳入名录的条件和程序,实现随时填报、动态更新和精准服务。
2.持续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力度。根据劳动力状况、生产力水平、农业区域特色、家庭农场经营类别,依据经营管理能力、物质装备条件、适度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效益等因素,严格落实示范家庭农场评定标准和程序,加大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力度,加强示范引导,贯彻落实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2025年,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5家,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00家。
3.强化家庭农场指导服务扶持。研究出台规范性文件,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规范化发展。积极协调在节本增效、绿色生态、改善设施、提高能力等方面探索一套符合家庭农场特点的支持政策,落实家庭农场的财政补助、信贷支持、保险保障等政策。通过支持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涉农项目等方式,引导家庭农场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强家庭农场统计和监测。强化家庭农场示范培训, 提高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设计和推广使用家庭农场财务收支记录簿。
4.鼓励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大力推动家庭农场联合合作,积极开展区域性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创建。根据种养品种等行业特点和不同行业、区域的需求,有序组建一批带动能力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逐步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体系。
专栏8 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程 |
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建设。统一建设家庭农场名录数据库,不断完善数据库设施条件,逐步完善经营人员、经营规模、经营品种、示范评定等基础信息,形成县级家庭农场名录信息采集、典型监测、发展分析体系。 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家庭农场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建设小农户急需的通田到地末级灌溉渠道、机耕生产道路等设施,加快建设一批土地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备的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自建或联合建设集中育秧、仓储、烘干、晾晒、保鲜库、冷链运输、农机棚库、畜禽养殖等农业设施。健会同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做好政策咨询、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等服务工作。 家庭农场能力提升。支持家庭农场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开展产地初加工和主食加工,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提升绿色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引导家庭农场领办或加入农民合作社,积极与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与销地农批市场、大型商超合作模式,保障生产与销售渠道高效对接。加强现代化新技术、新理念在家庭农场生产全过程的应用,鼓励家庭农场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开发专门信贷产品,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价,对资信良好的发放信用贷款。 |
第二节 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
1.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合作社示范章程、联合社示范章程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推动完善农民合作社登记管理、财务、会计等基础性制度。引导农民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提升运营管理规范化水平。鼓励各地推广使用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软件、数字化治理平台、惠农合作应用程序,提升经营服务信息化水平。引导合作社充分发挥对成员及周边农户的带动服务作用,健全盈余分配等制度,与成员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入社农民真正获得收益。
2.增强农民合作社示范引领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社创建活动,培育一大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到2025年,创建四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0家左右。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引领作用,支持农民合作社加强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产地初加工、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能力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成员能力。支持农民合作社培育品牌,改进产品包装,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
3.促进农民合作社联合与合作。围绕“联合做大、合作加强”,指导农民合作社,通过兼并、合并等方式进行组织重构和资源整合,发展成为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合作社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产权联合为手段开展联合与合作,组建区域性联盟或行业性联合社,重点围绕我县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或行业性联合社。深化社企对接,引导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十章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宜居村庄
第一节 高质高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整体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坚持镇街、村庄、庭院、田园四位一体,加强系统规划设计和改造建设,全面提升乡镇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功能,形成具有乡村特色风貌的美丽乡村。积极打造符合乡村格调、彰显特色的形象节点精致小品,串联山水风情、村庄田园,到2025年,每年打造省级精品乡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省级整乡推进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市级美丽乡村2个,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3个,县级美丽乡村18个,将上坊村、枫木村、黄土村打造为红色精品旅游乡村,将大坪村、小市村、吊塘村、雪峰村、茶冲村、黄旗村、盛溪村、墓脚村、西楼村、望东村、漠滨村、翁高村、客寨溪村、岩头坪村等打造为生态旅游乡村,将吉巢村、马田村等打造为生态宜居乡村。
第二节 高质量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暖、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普及农村卫生厕所,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路网服务水平,加快实现“户户通”,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客车),构建多样化、开放式交通大格局。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改造老旧供水管网。
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要求整合执法队伍和执法职能,建立健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细化、完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各项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农业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自由裁量权办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完善农业行政执法内部、层级和外部监督机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坚持职权法定原则,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建立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投入稳定的执法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法履职所需的执法装备、经费。制定执法人员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执法技能竞赛、“执法标兵”评选等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岗位练兵、模拟执法等形式,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农业行政执法专项整治行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发展安全;建立执法办案成效指标评价体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构建规范统一的“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互享,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党组织,坚持党建工作与执法工作互融互促,为执法工作提供政治思想和纪律作风保障。
专栏9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提升重点工程 |
特色小镇建设工程。重点推进水坪溪林业特色小镇、堡子美食小镇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小镇、宝田生态康养茶韵特色小镇、团河生态农业特色小镇等。 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重点推进会同县乡村风貌改造,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林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城乡垃圾分类转运一体化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提质扩建工程,林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农村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等。 |
第十一章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和幸福指数
按照公共服务投入重点向农村覆盖、向薄弱地区倾斜的要求,积极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养老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水平,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让农民群众平等享受发展红利。
第一节 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运行新机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扶持资金和中央、省市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因地制宜,开展闲置资产资源利用开发和拓展“三产”服务,挖掘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出台加快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按照省里“消除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的思路,提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具体措施和有效路径,力争到2022年,基本消除薄弱村,到2025年会同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10%,30-50万元行政村达20%。
第二节 着力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为抓手,完成城乡学校建设,加大征地扩建力度,大幅减少生均占地面积不足和生均教学辅助用房不达标的学校,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促进城乡学校扩容提质。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幼儿园)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农村学校“四改三化”工程、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教学仪器装备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立完善教师补充、培训、交流和帮扶机制,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优化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推行校长提升工程,名师引领工程,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建立健全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全面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抓好“芙蓉学校”建设,在县城新建设2所现代化公办幼儿园,支持每个乡镇建设一所以上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在县城办好一所公办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保障农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健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体系,以心理健康、营养状况和交通需求为重点,不断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服务水平。
第三节 全面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大力发展乡村卫生事业,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动县城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医护学生免费培养政策,适当简化招聘程序,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聘力度,改革完善人事薪酬制度,提高岗位吸引力,扩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鼓励农民参与各类体育活动,通过全民健身活动提升农民身体素质,推动健康乡村建设。
第四节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加快统一筹资标准,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相关保障制度的衔接机制。到2025年,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75%左右。落实被征地农民参保政策,强化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即征即保,确保新增被征地农民参保率达90%以上。统筹建立城乡低保制度、特困人员供养、重度残疾人救助、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救助标准。加强农村籍退役军人优抚工作。
第五节 推动农村全民健身运动发展
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制机制、服务标准、相关政策。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加快建设水平较高、内容完备、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整合利用现有城乡体育公共设施,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均衡配置公共体育资源,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全面落实《湖南省全民健身条例》,实施《湖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着力构建县、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加强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和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居委会)全民健身室外路径和农村行政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健康会同”特色品牌。提高健身设施覆盖率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创建“一乡一品”全民健身主题特色品牌活动。继承传统,发挥优势,形成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有群众基础、有文化底蕴的体育项目。逐步健全全民健身体育社会组织,组成县体育总会,100%的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村居民消费水平和幸福指数为核心,加快建设乡村综合福利中心,完善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到2025年,乡镇级乡村综合福利中心覆盖率达到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在农业自然灾害保险上推进有条件的乡镇和经营主体实施,确保的经营主体覆盖。
专栏10 公共服务保障行动 |
实施乡村教育提升工程。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普遍建立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制度,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初中质量提升工程向乡村学校倾斜。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优先新建、改扩建20所农村幼儿园。健全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做好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推动城乡教师常态化交流,建立城市教师乡村挂职交流制度,5年内定向培育309名乡村教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实施卫生人才强基工程。配全配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采取“定向招生、免费培养、协议就业”模式,选聘农村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实施基层卫生人才提升计划,实现乡村医生队伍从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向乡镇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过渡。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制度,创新用人机制。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整合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乡村文化站(中心)资源,持续推进农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鼓励开展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农民体育赛事活动。到2022年,各乡镇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运动场,各行政村基本建成体育活动室和多功能运动场,乡镇、行政村都建有健身小公园和健身步道。 实施养老服务进农村工程。统筹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发展,提升机构服务质量,延伸服务范围,积极拓展日间照料、助餐助急、培训指导等综合性养老服务。在保障五保对象供养的基础上,床位面向农村老人开放,不断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
第十二章 落实各项要素保障,确保规划顺利设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总体指导和协调。督促乡镇政府把“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业绩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县委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农业发展第一线,加强对农业各领域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建立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综合协调,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会商制度,搞好协调配合,提高服务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承担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效率。
第二节 加强资金保障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健全稳增长、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拓宽农业资金投入道,确保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只增不减,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与综合效益,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第三节 强化政策落实
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强化惠农政策监督落实,确保惠农政策全覆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补贴的各项政策。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
创新管理服务,加强监督检查,把各类补贴政策、农业项目执行好、落实好,发挥政策的激励、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深入开展加重村级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担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损害农民利益的违规违纪行为,建立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民权益维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发放的监督检查,严禁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与稻谷目标价格制度,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有效激发种粮积极性与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强化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农业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与整改,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第四节 培育市场主体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加大金融信贷利率优惠,延伸金融服务链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提供资金支持,着力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在财政资金扶持大专项、大平台建设基础上,统筹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支持力度。健全农业保险体系,探索开展气象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多层次、多样化风险保障求,助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
第五节 壮大人才队伍
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实际,按季节、作物种类等有组织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将高素质农民培育、科研、培训、良种繁育基地等硬件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通过不同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壮大科研队伍和培训所需的师资力量,对接省内科研机构及高校,提升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培养本地技术人才。
第六节 实施评估监督
健全科学规范的行政问责制度,坚持责任到岗、到人。完善规划评调整制度,及时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以及当前形势变化需要进行规划修订的,由县农业农村局提出调整方案,提请县政府审议批准。创新评估方式,组织开展总结评估,探索实行年度评估,开展重点领域的专项评估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加强规划实施监督,完善县农业村局向县人民政府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及时通报规划实施情况。
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十四五”重大项目五年储备库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责任单位 |
项目 性质 |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 |
总投资 (亿元) |
建设地点 |
建设年限 |
“十四五”期 间投资 (亿元) |
备注 |
|
合计(64个) |
|
|
|
130.41 |
|
|
118.98 |
|
1 |
山水林田湖治理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修建村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60个,修建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池1万个,建人工湿地10万㎡,农村生态塘200个,建生态拦截沟2万米,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万亩。 |
0.5 |
林城镇、连山乡、青朗乡、漠滨乡 |
2021-2022 |
0.5 |
|
2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新建有机肥厂2个,购置粉碎机3000台,建立农作物秸秆集中回收站200个,购置粉碎收割机400台,新建秸秆堆沤池500个。 |
1.2 |
会同县230个行政村 |
2021-2022 |
1.2 |
|
3 |
乡村生态旅游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1.修建环村路15公里;2.修建观景台路3公里;3.修复旅游景点26处;4.修建旅游一条街及接待中心;5.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
3.5 |
金子岩乡小市村、林城镇墓脚村、团河镇吊塘村 |
2021-2022 |
3.5 |
|
4 |
连山乡大坪村炎帝故里乡村生态旅游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1.整修旅游景点10处;2.修建旅游接待中心;3.基础设施建设;4.新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一个;5.其他旅游设施建设。 |
3.2 |
连山乡大坪村 |
2021-2022 |
3.2 |
|
5 |
堡子镇乡村生态旅游带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1.河道改造6处;2.新建花海200亩;3.建生态采摘园6个;4.新修道路30公里;5.休闲亭20个;6.停车场3000㎡;7.古建筑修复30处;5.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
3.5 |
堡子镇上坊村、黄旗村、胜溪村、茶冲村 |
2021-2022 |
3.5 |
|
6 |
会同县现代种业生产基地建设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1、建一个高标准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园;2、采购种子加工、烘干设备150件套;3、采购现代田间作业机械250件套;4、建一个省级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5、3万亩高标准制种农田建设,包括机耕道、水渠、拦河坝等;6、采购农作物种子检验检测仪器设备;7、先进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引进与培训。 |
2.01 |
堡子、坪村、林城镇、广坪、连山、地灵、若水、团河、沙溪9个乡镇。 |
2021-2025 |
2.01 |
|
7 |
会同县柑橘重大病虫防控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每年开展柑桔黄龙病防控5万亩,其中示范园建设5000亩,柑橘大实蝇防控5万亩,其中示范园建设5000亩 |
1 |
连山、林城镇、地灵、沙溪、堡子等18个乡镇 |
2022-2025 |
1 |
|
8 |
会同县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每年新增水稻、玉米、柑桔、油菜等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3万亩以上其中核心示范区建设10000亩以上,十四五期末达到33万亩以上 |
1.5 |
坪村、堡子、林城镇、连山、地灵、广坪、若水、沙溪、马鞍等乡镇 |
2022-2025 |
1.5 |
|
9 |
会同县农药减量行动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5年累计推广农业、生物、物理综合防控措施150万亩,其中示范面积10万亩 |
2 |
会同县18个乡镇 |
2023-2025 |
2 |
|
10 |
茶旅融合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打造宝田乡与漠滨茶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基地。茶园基地路面硬化、提质改造40公里;打造高标准品茶观景亭(80座)、留影处(500处);建设15000平方米的茶旅生活体验馆及文艺表演场,修建其他观光生活附属设施(停车坪、洗手间等)。 |
12 |
宝田乡、漠滨乡 |
2021-2030 |
8 |
|
11 |
设施蔬菜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建设1500亩的高标准现代化有机、绿色设施蔬菜基地。 |
1 |
坪村镇 |
2021-2025 |
1 |
|
12 |
“一乡一品”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建成10万亩有机茶叶基地;改造10万亩食用竹笋基地;建成5万亩优质柑橘基地;建成1万亩优质苗木基地;改造10万亩有机油茶基地。 |
15 |
炮团、青朗、蒲稳、沙溪、马鞍、地灵、广坪、坪村、金竹、金子岩、林城镇等乡镇 |
2021-2030 |
9 |
|
13 |
农产品交易市场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建设5000平方米的市场管理检验检疫中心,20000平方米大型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打造成湘、贵、桂三省交界大型边贸农业副产品交易中心,集茶叶、魔芋、蔬菜、水果、中药材、羊奶、竹笋及旱粮作物等交易中心。 |
3 |
林城镇 |
2021-2025 |
3 |
|
14 |
湖南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会同)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占地3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全套定量分析实验设备 |
1 |
会同县工业园区 |
2022-2025 |
1 |
|
15 |
会同县数字农业体系建设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县级控制中心;覆盖会同县18个乡镇230个行政村 |
2 |
会同县 |
2022-2025 |
2 |
|
16 |
会同县中药材综合加工及交易中心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占地50亩;加工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交易市场3万平方米; |
3 |
会同县工业园区 |
2023-2025 |
3 |
|
17 |
黄精产加销产业体系建设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发展黄精种植基地2万亩以上,精深加工产值5亿元以上 |
3 |
会同县工业园区 |
2021-2025 |
3 |
|
18 |
太子参产加销产业体系建设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发展太子参种植基地2万亩以上,精深加工产值5亿元以上 |
3 |
会同县工业园区 |
2021-2025 |
3 |
|
19 |
虎杖产加销产业体系建设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发展虎杖种植基地2万亩以上,精深加工产值5亿元以上 |
3 |
会同县工业园区 |
2021-2025 |
3 |
|
20 |
宝田茶场茶旅融合 |
湖南会同宝田茶业有限公司 |
新建 |
新建游客接待中心、茶文化广场,新建配套游乐设施,发展民宿项目,新建茶文化研学旅游体验中心,提质改造配套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 |
1.5 |
会同县宝田乡 |
2021-2025 |
1.5 |
|
21 |
山苦瓜茶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
湖南新有爱农业有限公司 |
新建 |
520亩基地建设,山苦瓜茶生产加工厂房及生产流水线设备,检验检测设备,配套农机设备等 |
1.2 |
会同县工业集中区林业产业园(水坪溪) |
2021-2023 |
1 |
|
22 |
3万吨优质大米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
湖南新有爱农业有限公司 |
新建 |
3万吨优质大米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配套生产流水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办公配套楼1500平方米,展示间,机械维修间及器材室1300平方米。 |
1.5 |
会同县工业集中区林业产业园(水坪溪) |
2021-2025 |
1.2 |
|
23 |
会同魔芋产、学、研科普教育基地 |
湖南博嘉魔力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建 |
1、新增魔芋产、学、研示范基地5000亩。2、带动农户种植魔芋1万亩。3、新增魔芋精深加工设备3台。4、新建科研综合楼(魔芋文化体验中心),筑面积4062平方米。5、拟建多功能科研综合楼,多功能媒体会议室、培训室、学习室、实验室、体验馆、展示馆等 |
1.2 |
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工业集中区 |
2021-2025 |
1.2 |
|
24 |
绿地高新食用笋林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基础设施 |
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
新建 |
利溪基地建设1500亩、连山基地建设400亩、漩水基地建设400亩、半山基地建设800亩、石旗基地建设800亩、赤土基地建设200亩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基础设施 |
0.08 |
利溪村、连山村、漩水村、半山村、石旗村、赤土村 |
2021-2023 |
0.25 |
|
25 |
绿地高新基地楠竹林低改为食用笋林 |
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
续建 |
楠竹林低改为食用笋林 20000亩 |
0.6 |
利溪村、连山村、漩水村、半山村、石旗村、赤土村 |
2020-2025 |
0.2 |
|
26 |
特色产业园建设 |
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
扩建 |
厂房8000平米、竹文化中心2000平米、办公楼1400平米、员工宿舍1400平米、研发中心1400平米、园区绿化 |
0.8 |
会同县工业集中区 |
2019-2022 |
0.5 |
|
27 |
连山竹文化度假村 |
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 |
新建 |
以竹笋种植为基础的休闲旅游度假住宿餐饮一体规模500亩 |
0.3 |
连山 |
2018-2025 |
0.1 |
|
28 |
会同县节水农业灌溉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从2021年开始新建扩建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及旱粮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滴灌、喷灌等基础设施,每年0.5万亩,共计建成2.5万亩。 |
2.5 |
会同县18个乡镇 |
2021-2025 |
2.5 |
|
29 |
会同县中型灌区灌溉设施配套工程建设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维修大溪水库灌区和蓑衣塘灌区主干渠系工程,5万亩农田灌排渠道改建、维修。 |
3 |
金竹、堡子、坪村、林城、连山等乡镇 |
2021-2025 |
3 |
|
30 |
会同县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1、在会同县金竹、堡子、坪村、林城、广坪、青朗、连山、宝田等乡镇实施土肥水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25000亩。2、试验示范设备购置及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微喷灌施肥系统、肥料等材料购置、试验示范等补助。3、技术宣传培训费,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和印发培训教材,发放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和田间指导,并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4、研发技术产品,主要是开展水溶肥料、灌溉设备、监测仪器等相关水肥一体化新设备新产品的试验示范,为大规模推广提供依据。5、完善技术模式,在重点区域和优势作物上,做好技术模式的选择和集成创新,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施肥量等对比试验,摸索技术参数,制定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的灌溉制度和施肥方案。 |
1.1 |
金竹、堡子、坪村、林城、广坪、青朗、连山、宝田等乡镇 |
2020-2025 |
1 |
|
31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建设高标准农田23.03 万亩。包括新建高标准农田和提质改造 |
4.05 |
青朗、炮团、蒲稳、高椅、漠滨、宝田、坪村、金竹、林城、堡子、连山、地灵、广坪、若水、团河、沙溪、金子岩、马鞍等乡镇。提质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区域为坪村、林城、堡子、连山、地灵、广坪、若水、团河、沙溪、金竹等乡镇。 |
2021—2025 |
4.05 |
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92亿元,地方财政资金1.13亿元。 |
32 |
会同县稻油轮作试点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一、建设规模:8万亩。二、主要内容:在坪村、林城等10个乡镇建设优质中稻稻基地8万亩,中稻收获后种植优质油菜面积8万亩,实施稻油轮作,提高耕地地力水平;绿色防控面积16万亩。 |
1.2 |
坪村、林城、广坪、地灵、连山、堡子、若水、团河、金子岩、沙溪等乡镇。 |
2021—2025 |
1.2 |
|
33 |
会同县水稻生产功能区、油菜籽保护区建设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一、建设规模:水稻生产功能区20.06万亩,油菜籽保护区10.77万亩。二、建设内容:会同县18个乡镇完成水稻生产功能区建设20.06万亩;油菜籽保护区10.77万亩;搞好水利、机耕道等设施建设。 |
1.5 |
坪村、林城、广坪、地灵等18个乡镇 |
2021—2026 |
1.5 |
|
34 |
会同县红薯等旱杂粮基地建设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一、建设规模:红薯等旱杂粮基地2万亩。二、建设内容:建设红薯等旱杂粮基地2万亩;引进旱杂粮加工厂;旱杂粮品牌打造。 |
1 |
坪村、林城、广坪、地灵等18个乡镇 |
2021—2027 |
1 |
|
35 |
会同县粮食三产融合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一、建设规模:优质稻基地面积15万亩。二、建设内容:优质稻基地建设面积15万亩;引进粮食生产加工企业;粮食生产品牌建设。 |
2 |
坪村、林城、广坪、地灵等18个乡镇 |
2021—2028 |
2 |
|
36 |
会同县畜禽养殖(孵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机械化设备升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建立先进的家禽养殖基地,生产高品质的蛋和家禽肉食品,满足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 |
0.2 |
林城镇、连山乡、团河镇、金子岩乡、坪村镇 |
2021-2025 |
0.2 |
|
37 |
会同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设备设施升级示范推广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建设水稻育插秧技术设施设备项目,集中统一育秧,提升会同县机械化育插秧率。项目建设还包括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与“宜机化”相适应,扩大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加快补齐会同县丘陵山区农机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 |
0.15 |
林城镇、坪村镇、堡子镇、连山乡、团河镇、若水镇等粮油生产种植大乡镇适宜于机械化作业,但劳力紧缺,育插秧水平低的村庄。 |
2021-2025 |
0.15 |
|
38 |
饲料加工厂建设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新建 |
建立年生产饲料2万吨加工厂1个。 |
5 |
林城镇 |
2021至2025 |
5 |
|
39 |
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有机肥加工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新建 |
建立年集中处理畜禽粪便5万吨的有机肥加厂1个,并配套粪污运输等相关设施。 |
1 |
林城镇 |
2022-2025 |
1 |
|
40 |
畜禽冷藏、物流中心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新建 |
建占面积在1万平方米的畜禽肉产品冷藏、物流中心1个。 |
1 |
林城镇 |
2022-2025 |
1 |
|
41 |
畜禽运输车辆清洗消毒中心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新建 |
设备1套 |
0.05 |
林城镇 |
2022-2025 |
0.05 |
|
42 |
兽医实验室及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改建 |
修建面积500平方米的兽医实验室及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个,配备相关检测、检验设施 |
0.05 |
林城镇 |
2022-2025 |
0.05 |
|
43 |
稻田综合种养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新建 |
建立稻田综合种养5万亩。 |
2 |
堡子、连山等乡镇 |
2021-2025 |
2 |
|
44 |
种禽场建设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新建 |
建立年饲养种禽10万羽的种禽场1个,并配备孵化设施。 |
3 |
林城、团河等乡镇 |
2022-2025 |
3 |
|
45 |
羊奶标准化加工厂建设项目 |
常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新建 |
建立年加工羊奶100吨加的工厂1个。 |
0.5 |
林城镇 |
2022-2025 |
0.5 |
|
46 |
木叶山兔品标准化加工厂建设项目 |
木叶山兔业有限公司 |
新建 |
建立年加工肉兔200万只的加工厂1个 |
1 |
林城镇 |
2022-2026 |
1 |
|
47 |
怀化市会同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项目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建设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 使用权、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农村产权自由交 易的场所及软硬件配套系统。 本工程需改造农村产权自由交易场所面积 600 平方米。 |
0.06 |
会同县林城镇水平溪现代产业园 |
2021-2022 |
0.06 |
|
48 |
会同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 |
会同县金泉食品有限公司 |
改造 |
猪舍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屠宰车间2000平方米深加工车间2000平方米生活配套及附属设施建设5200平方米。 |
0.5 |
会同县林城镇 |
2021 |
0.5 |
|
49 |
会同县乡镇定点屠宰点项目 |
待定 |
新建 |
猪舍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屠宰车间500平方米深加工车间300平方米生活配套及附属设施建设2200平方米。 |
0.2 |
团河、青朗 |
2021-2025 |
0.2 |
预期性项目 |
50 |
会同天锐牧业有限公司闹溪村大元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二期) |
会同县天锐牧业有限公司 |
新建 |
项目占地面积400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0 平方米。拟新建猪舍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生活配套设施及附属用房2000平方米,污水处理设施2000平方米。建成后可饲养种母猪4800 头,年出栏优质生猪120000头。 |
0.8 |
马鞍镇闹溪村 |
2021 |
0.8 |
|
51 |
会同县天锐牧业有限公司金竹镇肖家村生猪标准化规模楼房养殖场(三期) |
会同县天锐牧业有限公司 |
新建 |
项目占地面积266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拟新建猪舍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生活配套设施及附属用房1000平方米,污水处理设施2000平方米。建成后可年出栏优质生猪6000头。 |
1.6 |
金竹镇肖家村 |
2021 |
1.6 |
|
52 |
会同县金子岩侗族苗族乡元贞村存栏20000头育肥场项目 |
会同县天竣农牧有限公司 |
新建 |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75亩,总建筑面积21702. 83平方米,存栏20000头育肥猪。拟新建宿舍20521.76平方米,办公用房、洗消间、工作间等附属设施用房1181.07 平方米,同时完成污水处理站、道路、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
0.6 |
金子岩乡 |
2020至2021 |
0.6 |
|
53 |
会同县林城镇龙坡村存栏35000头育肥场 |
会同县天竣农牧有限公司 |
新建 |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30亩,总建筑面41911.67平方米,存栏35000头育肥猪。拟新建猪40114. 38平方米,办公用房、洗消间、工作间等附属设施1797.29 平方米,同时完成污水处理站、道路、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
1.05 |
林城镇吉秀村 |
2020至2021 |
1.05 |
|
54 |
会同县林城镇吉秀村存栏6000头母猪场 |
会同县天竣农牧有限公司 |
新建 |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235亩,总建筑面积36636. 62平方米,存栏6000 头母猪。拟新建33831.57平方米猪舍,办公用房、洗消车、工作间等附属设施2805.05平方米,同时完成污水处理站、道路、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
0.96 |
林城镇龙坡村 |
2020至2021 |
0.96 |
|
55 |
林城镇瑶丰村生猪养殖建设 |
投资商 |
新建 |
占地400亩,年出栏10万头生猪,新建办公用房、洗消间、工作间等附属设施,同时完成污水处理站、道路、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
1 |
林城镇瑶丰村 |
2021至2023 |
1 |
|
56 |
生猪饲料加工建设项目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新建 |
新建生猪饲料加工厂房,建成年产30万吨生猪饲料生产线,并完成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
1 |
林城镇 |
2021至2023 |
1 |
|
57 |
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有机肥加工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新建 |
建立年集中处理畜禽粪便5万吨的有机肥加厂1个,并配套粪污运输等相关设施。 |
1 |
林城镇 |
2022-2025 |
1 |
|
58 |
兽医实验室及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改建 |
修建面积500平方米的兽医实验室及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个,配备相关检测、检验设施 |
0.05 |
林城镇 |
2022-2025 |
0.05 |
|
59 |
稻田综合种养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新建 |
建立稻田综合种养1万亩。 |
0.2 |
堡子、连山等乡镇 |
2021-2025 |
0.2 |
|
60 |
种禽场建设 |
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
新建 |
建立年饲养种禽10万羽的种禽场1个,并配备孵化设施。 |
3 |
林城、团河等乡镇 |
2022-2025 |
3 |
|
61 |
木叶山兔业加工及养殖基地建设 |
会同县木叶山兔业有限公司 |
新建 |
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新建一栋混凝土结构兔产品精深加工厂房,两栋混凝土结构综合仓库,一栋混凝土结构综合办公楼,外设穿透性围墙。 |
1.1 |
林城镇 |
2022-2026 |
1.1 |
|
62 |
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在水坪溪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入驻达19家以上;农产品加工值占权限农业产值160%以上;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特色集聚区 |
10 |
会同县工业园区 |
2021-2025 |
10 |
|
63 |
中药材基地建设 |
县农业农村局 |
新建 |
发展牛樟芝、罗汉果、无患子、太子参、钩藤、玉竹、黄精、天麻、桑葚、蓝莓等中药材种植基地7万亩以上,产值达20亿元以上。 |
5 |
会同县 |
2021-2025 |
5 |
|
64 |
青欣鹅业加工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
会同县青欣鹅业有限责任公司 |
新建 |
建设家禽屠宰中心一个,占地50亩,生产厂房1栋,精深加工厂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冷冻仓库移动,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家禽中转中心1栋,占地10亩;办公楼1栋,标准化优质种鹅基地1个,占地50亩,种鹅舍15栋。孵化室1栋,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生活办公用房1栋。 |
0.4 |
林城镇、团河镇、马鞍镇、青朗乡、蒲稳乡、若水镇 |
2022-2026 |
0.3 |
|